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审知今知道自己的优势很小,好吧他回到自己基本上没什么优势。但优势这种东西也不过是语言的一种,任何一个有点学问的热你都可以随随便便在任何劣势情景下说出几个优势来,郭嘉那种水平的就可以说出十个。
      那么审知今为自己找到的优势便是,苏涟很强,自己既不清楚他的力量,也不知道他的背景,但看起来反正都是很强的样子,所以他面对自己的时候,一定会有所轻视。
      有所轻视就会有所懈怠,有所懈怠就会在不经意间里露出破绽,而这不经意间的破绽,就是自己的机会。
      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
      所以即使觉得枚殚并不靠谱,他也必须相信枚殚所说的话。以内他是处在劣势的哪一个,所作所为连反抗都说不上,而应该分类为挣扎。
      所以他必须去争取所有的援助,即使是不靠谱的那种。他必须相信枚殚会遵守诺言只旁观不插手,还必须认为如果苏涟违反了什么规则枚殚说不定反而会来帮助自己——如果不这么想,而是去考虑枚殚会在中途撕毁诺言一同来对付自己,而苏涟也并没有按照自己所想象的那般因此对枚殚表示抗议,那么还玩什么?根本不用打,直接投降了算了。
      但他不能这么轻易的投降,所以在激将苏涟说出了“不会杀掉自己”的话后,果断的将这次决斗是为了真正的生死之战。
      抢攻!
      所谓武者,自然不会像文人那般拐弯抹角的来来回回,而通常是讲究快攻抢脸,直来直往,就好像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样,但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武侠小说基本是由小说家们编造出来的,虽然与现实有着契合之处,但同样有着一些、很多微妙的不同。
      在面对审知今拔刀的那一瞬间,苏涟就反应了过来。于是他,以双手握住了什么的架势,挥动了双臂。
      一开始,他手中还是空白一片,但就在挥舞的途中,有什么,从空气中显示出淡淡的影子。
      “砰”的金属交接的声音。
      苏涟的双手中多出了一把长刀,
      审知今拔刀与其相交之时,只觉得对方势大力沉,自己蓄力突袭的一击,竟如同砍在一座大山上一般,震得他虎口发麻。他连忙急退两步,左手握刀摆好架势。
      而苏涟也站在原地,尚未追击。
      审知今打量着苏涟手中的兵器,那是一柄长刀,长度竟达到七尺左右,刃约莫三尺余,柄足有四尺,下用铁钻。是非常罕见的东西样式,隐约觉得有点眼熟,但不清楚是什么,只能暂时将之理解为某种奇门兵器。
      总之,看苏涟的样子,似乎并没有用很大力气,但那近乎于无可撼动的力量,却是做不得假的。
      是一场硬仗!
      苏涟暂停了动作,等着审知今调整好状态。他感受到自己血气翻涌,但没有理会。
      “我对阁下,再怎么说也是占了便宜的。”他如此解释,“这把陌刀,虽然有威猛的加成,但同样有造成使用者剧烈血气翻涌的副作用。作为平衡,我不会去压制他的副作用,所以——”
      他浑不在意般挥动着双手,
      “速战速决!一往直前!”
      *
      现场有一个作为旁观者的人,
      枚殚歪了歪头,
      “陌刀?”
      他自然知道陌刀,那是唐代长柄刀的一种。《唐六典》卷十六即载:“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马步水路咸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看起来是超强的军队武装。然而这东西早就失传了才对……及唐之后,史籍鲜见陌刀之踪迹,由于陌刀不允许陪葬,所以当今并没有陌刀实物出土,所以只能靠记载硬猜。这种待遇就好像宋朝的神臂弩一般。
      苏涟手里的那个,是真实样本?还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呢?
      对于苏涟的手段,枚殚大概有了一些推测。既然之前出现的战车和吴钩,都是有着明确的典故作为参考的,那么想来这个陌刀也差不多。而是用陌刀的军队当然很多,可使用陌刀的明确的著名人物就比较少见了。
      想一想,回顾史书的记载,陌刀,名人……张兴?(“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新唐书》列传一百一十八张兴传)可气血翻涌的哪种副作用要怎么说?似乎对不上号。
      就在他愣神的这一会,苏涟又和审知今有了两次交锋。审捕头完全无法在正面应对苏涟的攻击,只能且战且退。而苏涟,再一次挥动长长的陌刀时——他背后,突然爆出了一朵血花,吓了枚殚一跳。
      仿佛一道闪电般的光辉在他脑海中划过,
      哦,原来如此,是李嗣业吧,那也是唐朝名将,身高七尺,力大超群,擅用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故敌军称其是\"神通大将\"。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讨伐小勃律国,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他们一个时辰不到便攻克小勃律国要塞连云堡,不到一日便直捣小勃律国。兵威之盛世所罕见。而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李嗣业在攻打邺城时,身中流箭受伤,躺在营帐里养伤。正月二十八日,李嗣业在军中休养数日,伤势即将痊愈,恰逢突然听见发令的钟鼓声,李嗣业知道是在和叛军作战,因而大喊杀敌,致使伤口破裂,流血数升而死。
      这样一来大概就对的上号了。无论是速战速决,还是一往直前。
      话说回来,鸟已经拉过屎了啊。那么那边的事情就算是完成了?
      枚殚不擅长单打独斗,但他很擅长偷袭。
      所谓偷袭,便是要在没有人预料到的地方,在没有人预料到的时候,使用没有人预料到的手段,发动没有人预料到的攻击才是。
      正是与苏涟格格不入的手段,与苏涟格格不入的风格。

第32章 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