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劫持而来的是审知今的家人。
那位捕头在听到自家人声音的时候,身体微微一颤,倒是没有别的反应。
“你这是什么意思?”
“你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你想问的是……恩恩,”枚殚点点头,“我大概知道你的意思。要从哪里开始讲呢……”
“那些人,那些流寇,是牛头山的人?”
“是也。”
“…………”苏涟看起来很不爽。
“苏涟小哥,你难道没有想过吗?你在牛头山上大杀特杀的时候,虽然勇猛无双却无法避免的有着逃脱者啊——是啊,所以很明显你不是四有宫的犯人,因为你无法做到‘全歼,既然无法做到全歼,那么对于一个山头上的势力,孤身一人前去挑战的话,自然会有漏网之鱼。那么苏涟小哥,你认为在牛头山马面在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已经被咱俩干掉的情况下,这些漏网之鱼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你应该想想得到吧?你一定想象得到吧?这就好比历朝历代以来记载的那些打了败仗的逃兵——你懂的吧?”
打仗是一个精细活。
孙武写兵法的时候,开宗明义的就说了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查”,这句话出一听可能还会觉得“唉呀妈呀这也没教我们打仗啊不是废话吗”,但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此乃是一句大实话,而且是经常容易被人忽视掉的大实话。
你要打一场仗,要征兵吧?兵从哪里来?得招人吧?谁闲的没事去干着掉脑袋的工作啊?到时候还是得抓壮丁吧?相关的其他劳动力之类的问题就算先不管,抓了壮丁你怎么保证兵员的素质?没训练过就保证不了,训练之后还是保证不了。所以自古以来打仗的精髓就在于,瞅着敌人哪里比较弱,用自己精心养起来的精锐部队去打,得到了优势就可以让手下的杂兵们去打顺风仗了,没讨着好还能够让大部队保持不乱——
那么如果被别人这么套路了,而且套路成功了呢?
也就是说,一只大军打了败仗溃散到像吃了泻药的那啥似的一泻千里。好,精锐部队那部分我们姑且算他们觉悟高精神好,自我约束力强,很快就能能找到组织把自己组织起来。但这世上的精锐部队肯定要少啊!肯定是混个数的杂兵更多啊!那么这些杂兵!那可是上个战场都要督军拿把刀在后面看着的,要是可能遵守纪律安分守己没有花花肠子那就见了鬼了!
所以,这些身强力壮还有着凶器的逃兵们,就会成为另一种的灾祸。到那个时候,所谓兵和匪,那就是真的没有一点区别——啊,区别应该还是有的,那就是匪可以招安,也可以剿灭。但兵只有归队这一说法。
军队从来就不是什么理想的化身,而是暴力的集合。别说是没人看管的逃兵了,当年石崇能够成为巨富,还不是当刺史的时候领着人四处劫掠商队攒的资本?闻鸡起舞的祖逖(ti四声),条件艰苦的时候没钱没粮,只有一帮老伙计,有事没事就装作山贼去抢劫大户。不去讨论对错,就应该知道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叹是多么的切合实际。
所以,于是,那么,
既然苏涟将有组织有纪律的马面寨击破了,又不是游戏打败了大boss小杂鱼们就心悦诚服回家种田去了——哪些漏网之鱼,成为了没有约束没有纪律的流浪贼人,他们所能造成的破坏力,并不会逊色于有组织的牛头山——而且单纯就破坏力来说说不定还会更大。因为牛头山到底是个组织,为了生存考虑还不会做得太过分。但成为了散兵游勇就不一定了,因为通常这类小角色都没什么健身,无法见风使舵被道理说服后投降。甚至因为是分散的小股,连剿灭都困难无比。再加上,有着绝对武力压制的苏涟,不可
第37章 37:重返的乌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