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章 京城来人了[1/2页]

明藩 爱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日上三竿,琼山城逐渐热闹了起来。
      府前街上人来人往,街边小贩成群,有卖姻脂水粉的,卖糖人的、书画的......琳琅满目。酒楼茶肆人满为患,听书看戏好不热闹。
      琼山城是越来越繁华了,得益于朱君瀚的新政,回购田产得了大量银钱的地主们无处可去,纷纷下海经商做起了生意。一些军属家眷的条件越来越好,上街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等过一段时间,分下田地的百姓丰收后,琼山城乃至整个琼州一定会更加繁荣。
      朱君瀚看着眼前繁华的府前街,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琼州成为这乱世中的避难所,让老百姓有条活路,有个去处。
      来到大明这么久,他还从来没有好好看过琼山城,了解过琼山百姓。他们对自己怎么看?对新政是什么态度?
      朱君瀚很想知道。
      于是他带着朱幻彩,走进了一家酒楼。
      要了解民情,茶楼是再适合不过了。
      茶楼内人很多,三三两两凑成一桌,喝着茶水吃着糕点,说些风花雪月,讲些奇闻轶事。
      朱君瀚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什么人注意。
      小二殷勤的迎上来招呼:“公子,需要点什么?”
      “来壶好茶,上些糯米糕。”朱君瀚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
      “再要大碗豆腐花。”朱幻彩舔了舔嘴唇,期待的看着小二离去。
      朱幻彩喜甜食,尤其喜欢豆腐脑,好不容易来到茶楼,自然要点些自己喜爱的。
      “杨兄,吴王那个什么引路使你怎么看?”朱君瀚前面的那桌,忽然有人说道。
      朱君瀚闻言立刻竖起耳朵,想要听个清楚。
      “多此一举!”
      “哦?怎么个说法?难道吴王还不如你?”
      “派什么引路使呢?直接花钱不就好了?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用银子解决不了的事情。
      哟呵!原来这句话这么早就出现了?且听听他如何说。朱君瀚眉毛一挑,颇有兴致。
      “定个价,带灾民来琼州每个银几许,不就解决了?那引路使人生地不熟的,有啥用?”
      嘶!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朱君瀚暗道。
      “嘿!还真是哎,杨兄这招果然高,为拿到藩台衙门的银子,路上肯定不会让那灾民饿死。杨兄高!”众人纷纷夸赞那姓杨的男子。
      想法确实不错,可以双管齐下。引路使还是要派的,这些人不单只肩负宣传引路的任务。还有替朱君瀚了解各处情况的使命,算是半个情报员。
      “杨兄,听说你不日即将赴任吴王创办的大学堂任教?不知那里和书院有何区别?”同桌的好奇问道。
      “这个说起来我怕你们也不懂,我是看中那每月十两银子的酬劳。众位皆知我素来爱钻研些奇技淫巧,这回我去沙边村就是教授奇技淫巧的。”那姓杨的男子想起那十两银子的月薪,顿时来了兴致。
      “其实也没有什么新鲜的,较之书院无非偏于杂学。但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践行圣人的君子六艺。”那人话锋一转,接着又道:“各位都是满腹经纶,饱学之士。可又有哪位懂得如何使谷物早熟增产?火铳火炮如何射得更快更远?”那人说完环视众人。
      见众人低头不语,叹道:“大明不缺满腹经纶之士,惟缺创造之才,实干之吏。”
      “说得好!抱歉打搅,敢问兄台尊姓大名?”朱君瀚忽然站起来拱手对那人问道。
      “在下文昌杨一生,请问兄台是......?”杨一生起身回礼道。
      “朱凤至。”朱君瀚笑眯眯的回答。
      杨一生眉头一皱,这个名字好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杨兄一句话就道出了这大明朝的弊端,佩服佩服!”朱君瀚说道。
      杨一生说得没错,大明缺儒生吗?大明不缺。正如杨一生所言,大明缺创造能干之才。
      只是这八股文章实在是荼毒太深,只为科举而学得的满腹经纶于国家毫无用处。大明哪怕只去一小部分人去钻研所谓的“奇技淫巧”,出来的成绩都是了不得的。
      “只是些牢骚话而已,见笑了。”杨一生谦虚道。
      他还是觉得这“朱凤至”甚是耳熟。
      “啊!”杨一生顿时浑身一震,他终于记起来朱凤至是谁。惊骇的抬起头望着朱君瀚:“你是......”
      “对,我是!杨兄可否过桌一叙?”朱君瀚不想太过张扬。
      杨一生忐忑的起身坐到朱君瀚对面。努力的回想自己刚才有没有说些不该说的话,那十两银子的月奉可是勾人得紧。
      “杨兄,你的见解我很欣赏,不知能否赏脸交个朋友,以后也好时常请教?”朱君瀚正色道。
      如今朱君瀚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这好不容易逮住一个思想如此超前的人物,如何会放过?
      “不敢不敢,吴......朱兄抬举在下了。”杨一生心里忐忑,连连推脱。他完全猜不透朱君瀚到底要干什么。
      “诶!杨兄,我刚才听见你说话,可是豪爽得紧啊,怎么到了我这儿,就变成如此作态?难不成是杨兄耻于与我朱某人为伍?”朱君瀚有些生气。
      这算怎么回事?刚才还在那侃侃而谈,现在就变成这般态度了?
      杨一生老脸一红说道:“既然朱兄如此抬爱,我自然是愿意和朱兄结交一番的。只是这请教,我看就免了,探讨,探讨而已。”
      “这就对了!来朱兄,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你我就算认识了。”朱君瀚举起茶杯一饮而尽。
      这时,小二将糕点送了上来,朱君瀚连忙给杨一生夹了一块糯米糕:“杨兄,你说这大学堂是有了,可我还想在各都弄一些小学堂。”
      朱君瀚边说边看杨一生反应,见他面露不解:“哦,小学就是蒙学,专门启蒙幼童的学堂。待他们在蒙学开蒙后,在送入县里的中学。这中学承上启下,加强蒙学所学,又为升入大学做准备。这样从小学到大学结业,将将及冠,正好入仕为官造福百姓。”
      杨一生听楞了,这得多大的工程?这整个琼州得有多少个乡都?
      “这寻常百姓家哪有那些银钱来读书?”他说道。买书都不是人人买得起,更何况入学堂读书?
      “我已经粗略的规划过,所谓再穷不能穷孩子,穷不是不送去读书的理由,我现在将田地分于他们,他们就要做出回报,那就是把自己的适龄孩童送去开蒙。否则!哼!那就多交一倍的税费。”朱君瀚说道。
      以前没有分田地时,百姓们的日子都能过,现在分了田地就差那几个读书的钱?
      “这倒是办法之一,但如果是些实在困苦又是唯一劳力之家呢?”杨一生问道。
      “那自然从他们的田赋里减出学费,待学子日后成人归还。”朱君瀚说道。
      本来想着免费入学,后面一想不妥,不患寡而患不均。
      杨一生听完目瞪口呆,还有这种操作?
      “杨兄,我本还想和你探讨这教材之事,只是时间有限,我得去一趟海口所。明日,明日你来王府,我与你促膝长谈!”朱君瀚和杨一生相见恨晚。
      朱君瀚不等他开口,起身一拱手,丢下几钱碎银和朱幻彩匆匆离去。
      “杨兄,这人是谁?和你谈了些什么?”杨一生回到座位,众人问道。
      “此人正是琼州之主吴王,找我探讨一下人生!”杨一生用古怪的眼神看了看众人说道。
      “什么?他是吴王?”众人惊呼!
      朱君瀚离开茶楼,一人骑马,一人骑驴,朝海口大营而去。
      海口大营的校阅台上,吴王大旗正迎风招展。
      吴军士兵有的正在操练变阵,有的正在操练装填火铳。
      远离人群的一角,十几门虎蹲炮一字排开。刘功正在和炮手们讲解如何使用。
      历时日久的虎蹲炮今天终于装备吴军。
      朱君瀚在营门处下了马,守门的士兵见了他立即上前行礼:“大王!”
      朱君瀚将缰绳扔过去,回了个礼,大步向营内走去。
      “怎么样,这炮还行吗?”朱君瀚拨开人群,走了进来。
      “大王!”众人急忙行礼。
      “大王,炮我是和工坊的人试过了,完全没有问题。”刘功得意的说道。
      “是吗?那太好了,赶紧放两炮我看看!”朱君瀚打量着这杀人机器。
      铁铸炮身,有两尺多长,炮口下有支架,浑身箍满了铁箍,像极了一只蹲在地上的老虎,果然炮如其名!
      “这儿正教着呢!我看,还是到外面去放吧,打着人可不好。”朱必忠咋舌道。
      听刘功说这玩意装一百多粒铅子,再加一个大铁弹封口。这一炮出去铅子乱飞,可不是好玩的!
      众人也觉得有理,毕竟此处士卒众多。
      于是众人将炮抬到了营外空地。
      两个炮手开始演示装填火药,他们也仅仅听刘功讲过几遍,还没有实操。
      只见两人相互配合,一人将定量的火药包用匕首捅烂倒入炮膛,另一人马上用专用的炮用通条略微压实,一人立刻将一包铅子撕烂纸袋倒入,放入铁弹封口。这就算装填完毕了。
      还算不错,虽然有些生疏。
      一个炮手将烧红的铁条递给朱君瀚,恭恭敬敬的说道:“请大王放炮!”
      朱君瀚看了看众人,众人都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
  &

第15章 京城来人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