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6章 一视同仁[1/2页]

大唐极品傻皇子 丑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么?!50万贯钱!那可是相比数万户人每年的纳税钱了!!”
      “绵州那人丁凋零的穷乡僻野之地,每年税赋收入也不过数万贯钱,这么多钱他们要拿来作甚?!”
      “那绵州刺史可真敢狮子大张口,居然敢要这么多的拨款,简直胡闹!”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顿时骚动起来。
      毕竟国库这么多钱的支出若是有回报也就算了,那绵州如今可是每年都要倒贴钱的下州!
      这么多救济款拨出去,那可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啊!
      甚至,搞不好届时国库进账,还会让满朝文武百官的俸禄都会受到削减!
      李世民也为之汗颜。
      自己这傻儿子,刚到绵州连屁股都没坐热呢,这到底是搞得哪一出?!
      他捂着额头问道:“那绵州刺史可有说,索要如此巨额拨款的理由?”
      “这...”
      刘政会脸色更无奈了,回道:“就是往年的拨款理由——治理绵州每年频发水患灾害。”
      “50万贯钱?”
      李世民眉头紧皱,再次确认道。
      “呃...具体而言,绵州刺史此次要的并不是钱财!还请陛下亲自审阅批复。”
      刘政会将奏折交给朝堂宦官。
      李世民开奏折,看着那歪七扭八的字迹,不禁突然有些想发笑——自己这傻儿子的书法,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堪入目啊...
      但能看出,牧禅还是费了些心思在笔墨上的,至少每个字还是能认清的,只是这内容嘛...
      这近10万贯钱的粮食布料,他倒算是能理解。
      可后边那几个数字就有些吓人了,石料、木材、铁矿石等,综合加起来的数额竟高达40万贯钱!
      按照若是按照以往的救灾比例换算,基本上是粮食布料占据六成,其它石料与木材等加起来,占据四成左右。
      毕竟蜀地遭受水患早已是自古以来常有之事,可是早在数百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那传世水利工程——都江堰!
      从此,将长期祸害蜀地的‘岷江龙王一分为二,引水灌溉蜀地无数平原,变害为利,造福农桑。
      将蜀地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
      但是,这是蜀地的整体形象,并未个别情况。
      那解决水患的地境,成了‘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的天府。
      可是那些被分流的江水洪流,被河道分流后,一些未得到重视,也不便整治的区域,灾情反而更甚!
      类似绵州,便是在那蜀地中,常年遭受水患困扰的代表地境之一!
      虽然与之相对的,绵州地境于数百年前,历朝历代在治理蜀地之际,也直接或间接的修建水利,祭拜龙王等。
      但因地势问题,水势凶猛,反复修复也只是暂缓灾情。
      而从经济角度上考虑,对这穷乡僻野之地,哪怕是耗费大力整治也意义不大。
      还不如多花精力在蜀地的益州或是其他州县,兴建桥梁水运工事等,收益更高。
      因此,类似绵州这类‘下州,可谓是在历朝历代的国土治理中,长期滞留的痛点之一。
      毕竟哪怕是全力治理根治,投入过大且回报周期也太过长远,于是便只能放缓,通过其它补贴暂缓问题。
      “一次要数年的救济款啊...”
      李世民闭合双眼,沉默思考了片刻。
      若是10万贯钱左右的救济拨款,倒没什么问题,可一次就用数年巨额的救济拨款...
      难道...
      那傻小子还想就此彻底解决那绵州水患不成?!
      可绵州水患的治理,哪怕不去考虑调度人力物力等问题,就那群山环伺、崎岖地境而言。
      全力根治所需

第186章 一视同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