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安书院倚靠的青山之顶,有座简陋的茅屋。
茅屋外置放着一鼎香炉,于日照之下,生出紫烟,袅袅升起,与天地融为一体。
受言出法随而产生瞬移的公冶德泽出现在香炉旁,他脸上依旧带着愤懑之色。
“哈哈哈,公冶,看样子你气得不轻啊。”
吴刚的笑声,自茅屋中传出。
公冶德泽银须颤抖几下,朝吴刚翻起白眼,没好气地说道:“院长,以后跟你儿子有关的事儿,别扯上我!瞧见他,我便火冒三丈。”
“公冶,一大把年纪了,何必如此生气?”吴刚端坐于茅屋中,神色淡然,从蒸腾着热气的紫砂壶倒出一杯清香四溢的热茶,放在对面,笑道,“来尝尝我新摘的茶,消消心中火气。”
“哼!”
公冶德泽胡子颤了颤,昂着头,走了过去,落座于吴刚对面,端起茶杯轻吹一口气,将热茶一饮而尽。
随后,闭上眸子,感受着茶叶的芳香在口齿间流转。
待睁眼时,他脸上的愤懑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嘴角一抹淡笑。
“世人皆知清安书院桃李先生是帝师境儒修,却不知这茶之一道,比之你的儒道,更胜一筹。”
公冶德泽笑着打趣道,随即将空杯往吴刚的面前推了推,挑挑眉。
两人于清安书院共处多年,早已知己知彼。
吴刚轻笑,再将紫砂壶中茶水,给公冶德泽添上一杯。
“儒道,屠龙术,龙者天子也,你我落于清安书院,便是屠龙之败者。”他眸子隐隐动容,似是想起曾经的往事,随即一笑,将先前的阴霾一扫而空,道,“如今在这清安城,天高皇帝远,一切由心,不好么?闲暇时品茗,调节心境,挺好的。”
公冶德泽默而不言,他看着吴刚问道:“你当真就此一蹶不振?”
“一蹶不振?”吴刚轻笑,摇了摇头,“九州儒者千千万,我吴刚有何资格一蹶不振,境界跌落,年近古稀,不如安安心心颐养天年,剩下的交给我那儿子去拼吧。”
说罢,他从紫砂壶中倒出一杯热茶,一饮而尽。
随即闭目养神,手肘撑在身下蒲团,身子微倚。
公冶德泽侧目朝山下望去,眉头微皱,随即看向闭目养神,一脸惬意的吴刚,问道:“你多年来的纵容,让吴海嚣张跋扈,也就在我面前会收敛,清安城中他的名声,别说你不知。”
“自然知晓。”吴刚睁眼,坐起身子,轻笑道,“有时候,纨绔比精明活得久。”
公冶德泽沉思片刻,随即震惊地看向吴刚,见其依旧一脸淡然,便站起身,朝吴刚行礼,恭敬道:“先生所谋深远,德泽自愧不如。”
“德泽,如果有一天,我没有回来,清安书院的院长,便交予你。”
吴刚神色平淡,缓缓说道。
公冶德泽浑身一颤,刚欲开口询问,却被吴刚打断:
“不用问,待你见到,便知晓。”
说罢,侧目望向山下书院。
公冶德泽同样望向山下书院。
纵使相隔甚远,两人仿若能穿透山石树木,清晰看见山下清安书院发生的一切。
……
清安书院。
&n
第113章:耳濡目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