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下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每台机床的具体价格了。
      朱勇的意见是,买来这些质优价廉的机床不容易,不要太着急出手,只要广告打出去,价格和别人一样都能卖出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朱飞知道弟弟的性格,他认住死理之后,很难再说服他。如果和他闹僵了,更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朱飞只好委婉地讲明自己的苦衷,说明自己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将资金压力,不得不快速回笼资金,否则就有断血的危险。
      所以要用价格上的优势,吸引众多的买家,以快取胜。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弟弟跑这一趟,朱飞直接拿出五万块做为酬劳,并承诺,下一车回来,还是五万。
      奖就要奖得他心动,罚就要罚得他惧怕。
      在重奖面前,没有不听话的人。
      具体到每一台机床的价格,则由朱勇和客户直接商谈。
      朱飞有自知之明,绝不敢在内行面前逞能。
      朱飞充分放权的同时,明确告诉弟弟,江湖武功,惟快不破。
      价格只要在合理区间,上下浮动个两三千块,该出手就出手,一定不要有惜售心理。
      到目前为止,来看货的十来个人中,只有杨铁刚交了定金,并且是一百万的大买家。
      花钱对于个人来讲,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非常理性的。
      一旦放到一个群体里,或者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非理性的色彩则逐渐变浓。
      人们都喜欢与**朋友一起购物,比如同事,闺蜜,彼此的眼光更加相似,购物则更有乐趣。
      这时候,羊群效应就显现出来。
      看到同伴买什么样的化妆品、衣服、设备,人们通常会毫不犹豫地加入购买行列,进行跟风消费。
      既然是杨铁刚先交了定金,肯定要先给杨铁刚发货。
      因此,朱飞先把杨铁刚请到办公室,三个人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具体事宜。
      在这个问题上,别看厂子是杨铁刚的,机床是朱飞的,但有发言权的,却是朱勇。
      两个人几乎是不说话,主要是听朱勇安排。
      朱勇根据杨铁刚一个半车间的容量和生产配套情况,为他列出各种类型的机床数量清单。
      在具体价格上,他一会儿需要在机床前,跟杨铁刚一对一的查验,根据机床的年限和新旧程度,确定具体价格。
      他现在是一手托两家,最起码在内心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做一个外行的老板,有一个坏处,就是自己有点像一个傀儡,是皮影戏里的提线木偶。
      当然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凡事不用自己操心,可以当一个甩手掌柜的。
      遇到了一个对的人,别人就为你把事情办了,你也不会吃亏。
      遇到了一个心术不正的人,那你可就倒霉了,让人把你卖了,你还要替人数钱呢。
      朱勇无疑是一个对的人。
      他和杨铁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朋友了,是知根知底,过命的交情。
      三个人商量妥了之后,准备往外走的时候,朱勇拍着杨铁刚的肩膀说:
      “铁刚,现在屋里就咱们仨,大年午更吃饺子,没有一个外人。
      虽然说买卖归买卖,交情归交情,但还是不能把钱看得太重要。在咱们兄弟之间,感情比钱财还要重三分。
      

第105章 观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