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四章 马超入阴平(二)[1/2页]

三国之小君子 青烟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时的李儒看着这么长时间第一次主动和自己说话的马超有些惊讶,也有些不知所措。
      首先他是知道积石山在什么地方的,这不是在阴平郡或者在武都郡,这更不是在雍凉,甚至于这所谓积石山都不在大汉境内。
      想要从雍凉之地进入武都或者阴平郡的话有两条道理。
      其一就是从陇西郡行走,从陇西郡走天水直接进入武都或者阴平两郡,这一条是所谓的官道,虽然长,却也算是相对安全。
      只不过这一路上羌胡与氐人都随时可能会要了你的性命,这官道也是泥泞难行,若是遇到了连绵不绝的暴雨,或者是山体滑落,这人也就没了。
      但即便如此,这条路也是一条相对安全的道路。
      因为他对比的是另一条路,就是现在马超正在走的道路,直接从金城郡走塞外,穿过诸多羌胡的地盘,最后过积石山直接进入阴平郡中。
      这一路上几乎遍布羌胡的诸多部落,每一个部落都有着数以百计千计乃至万计的羌胡,他们残忍好杀,以劫掠汉人为生。
      而进入武都之后,道路同样更加难行,而且一路上水源不足,山体陡峭危险,还有阴平郡之内的氐人也会随时出来。
      相比较于这条道路,之前那条走陇右郡,还真是安全的很。
      而阴平与武都郡之所以会如此,也和当年那一场大地震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一场大地震改变了两个郡数以万计的百姓。
      甚至改变了雍凉与汉中。
      如今的武都与阴平可以用一句荒凉甚至是野蛮来形容,遍布的氐人生活在这里,随处可见的风沙与残桓断臂。
      甚至脚下随时可能会出现一具或者半具森森白骨,宣告着这里发生着什么事情。
      而这境外危险,境内也同样荒凉,随时会出现滑坡的山体,已经干枯见到了河床的河水。
      这种环境,很难想象这里面的人,生活的有多么的艰难,这就是现状的阴平郡。
      可曾经的阴平郡可不是这样,曾经的阴平郡那可当真算得上是物华天宝,物阜民丰,水源充足景色优美了。
      除此之外,当年的阴平郡还算得上是益州进入关中之地的大门,真正的大门。
      那个时候汉水连通着雍凉关中与汉中,将三个地方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水域纵横,浇灌沿途的土地,还可以运送大军的粮草。
      被称之为兵仙的韩信,最为得以的杰作之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便和当年的阴平武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要说阴平首先就要说汉中,汉中为何要叫做汉中这个名字,因为他在古汉水的中间,被古汉水所滋润浇灌。
      而古汉水的起源已经不可考究,但是巴蜀雍凉之人有一件公认的事情,那就是古汉水对于他们来说是比黄河还要重要的“母亲河”。
      他发源于天水,就像是突然出现的一条河道水道,所以天水也因此得名,古汉水冲刷出来了大名鼎鼎的陈仓道,也冲刷出来了汉中盆地。
      这也就有了汉中郡以及武都郡等等。
      而当年在大地震之前,古汉水在武都有大量的聚集,甚至诸多河流湖泊连城一片,被当地的百姓称之为“天池大泽。”
      班固所编纂的汉书有言,天池大泽正在武都道的西边,也对此有诸多注解。
      他们的蓄水很是充足,让古汉水的上游水利十分的发达,土地也十分的肥沃,百姓的日子自然也是非常的好。
      同时也让汉中的水陆能够直接连接陇西与关中两地。
      让益州,雍凉以及关中连成了一片。
      韩信的暗度陈仓,也可以称之为暗渡陈仓,而当年的汉水水利便利正是韩信能够成功的关键。
      在这条计策正式开始之前,韩信已经开始做了诸多的准备。
      首先是声东击西,让灌婴兵出子午谷,牵制章邯,之后打造战船逆流而上,直接让曹参与樊哙坐船前去控制汉水水道。
      之后再次声东击西,派遣大军攻打陇西郡之地,最后才是水陆并进,甚至掘水灌城直接推了陈仓重镇。
      这里面的计策种种暂且不说,其中为了能够支撑这么大规模的作战,这粮秣运输便是重中之重的地方,而且还需要不断的各方运兵。
      所以当年汉水水道便利,给了韩信诸多施展的手段。
      但或许是因为韩信太善于利用水势地利,在韩信之后,这道连接三方的大门就被上天重重的关上了。
      高后二年正月,也就是吕后执政的第二年正月,地震开始了,整个武都道都收到了眼中的波及,羌道山崩。
第一百四十四章 马超入阴平(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