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给人饭吃,在秋收时,天天大太阳,村民们顺顺利利的收割,脱穗,晾晒,入库。
虽然起早贪黑,比老黄牛还累,其实老黄牛比人贵重,不过看到屋里不多的粮食,还是很开心。
开荒前三年不交税,他们今天是第二年,屋里的粮食每天每顿省省,也可以让家里人好好过一个冬,不用再饿的眼冒金星,漫山遍野找草啃,喝凉水,填饱肚子。
不用再尝肚子饿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还有饿的满身浮肿,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感觉。
现在好了,虽然只能吃个三分饱,可是整个冬也没事干,蹲在家里,忍忍也就过了。
要把粮留到来年春天,春播种,需要多吃点,才有力气种田,让下一波有个好收成。
春播种,夏收粮,夏播种,秋收粮,只要老天给饭吃,人再勤快点,就不会再出现青黄不接。
家里有粮,有地,百姓生活有奔头啊。
还有李家教给家里娃,认识草药,采草药,去卖,也是给家里挣钱了。
田地水沟里,没人要像蛇的长鱼,居然也是好东西,用了李家教的方法去腥,放点油炒炒,加水煮,确实好喝啊。
长鱼可以换钱,也就是秋收家里才舍得煮两条,给下地干活的人补补。
就是有些可惜了,捉长鱼的人太多,很快田地水沟里,都没了。
野外的草药,按照李家的说法做,采大留下,不要一次性薅完了,那些草药也可以一批批的长,一年可以采三季,一年下来也不少钱。
哎,就是李家落户临河村晚了,都入秋了才教孩子,只能等来年春天了。
听说李家要开荒,请村里的人,给工钱,还管一顿饭,李家厚道,做的菜里有油有肉。
村里知道的人,都想去给李家干活,李家出手也大方,不会克扣他们的工钱。
今年过年,有钱割二两肉,回来给孩子吃了。
李姝带着老大媳妇到村长家的路上,碰到村民,村民都会和她打招呼,热情中带着尊敬。
村民以前一直很热情,可是怎么突然间带着尊敬了,让人费解。
到了村长家,和村长家的聊天,把疑惑问了出来。
村长家的很是敬佩的道“自从你家来村子之后,村里的人家日子都好过多了。”
李姝还是不解“我家也没做什么,还是村长,还有其他的乡里乡亲帮了大忙。”
她家的房子能这么快的建好,缩短了工期,还省了不少银钱,虽说饭菜钱贴了不少,可是能这么早的搬入新房,也是很值的。
村长家的瞧着李姝还不懂,这是没把做的好事放在心上啊。
这些做的事帮了村里有些人家大忙,可是对于人家来说,小事一桩,不足挂齿。
李家是个积善之家。
村长家的这才把话说明白。
李姝恍然大悟,盖房子饭菜做的比较有油水,也是希望干活的人,吃饱好干活,看在饭菜的份上,好好干,不偷懒。
教孩子采草药的事,也是看孩子可怜,衣不蔽体,瘦弱不堪,不过她也没看人家可怜,自己当圣母,掏腰包补贴人家啊。
只是家里有人习医,她耳濡目染,认识一些简单常见的草药。
临河村地处金河以南,水资源丰富,湿度大,气温合适,比较适合草生长。
&nbs
第三十七章 升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