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下午一块到了铺子,铺子在,码头通往繁华街道旁边的,小巷子里。
巷子不宽,宽度只能一次通过一辆车,如果迎面来辆车,另外一辆只能先避让,拐到旁边,让对面的驴车先通过。
如果不是有一方不避让,堵在那里,来往的人也不方便通过,赶车的人,只能被赶路的人臭骂了一顿,让赶车的人顶不住,乖乖避让,直到巷子正常通行。
这条巷子市井生活,烟火气很旺,巷子里除了不卖贵重物品,不卖官府管制物品,市井小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小物品,都能在这里买到。
住这附近的人,也都到这边购买,远点的人也冲着这边物品齐全,价格实惠,来一趟不容易,也会采买齐全。
李姝进入这个巷子,再次感受到这里浓浓的烟火气,拐个弯就是县城繁华街道的富贵气。
一个转角的距离,两种世界的生活。
铺子靠巷口,门前经过的人是真不少。
李姝当初看中这个铺子,就是看中这里的人流量,到了饭点,码头那边还会来一大堆的人,过来吃饭。
所以巷子里开着各种做吃的铺子。
民以食为天,在这里开快餐店,最合适不过。
李姝五人进入铺子,铺面三扇门,全打开屋内亮堂堂,一间半的面积,空荡荡的显得格外宽敞。
铺子往里走就是后院,院子狭窄又长,院子的那口井,方便平时洗菜洗碗,不用出去挑水。
两间房可以给村里干活的人住,男女各一间,灶台有些小,不知道厨房要不要整改。
李文看过后,说这个铺子买来,做吃食很好,人气旺,还有后院方便干活。
李文是越看越觉得不错,浑身都是劲,仿佛能看到铺子开张后的红火。
他们还在展望未来,铺子进来一大婶,“听说这铺子卖了,你们是买铺子的人,要做什么生意?”
大婶上下打量他们,眼睛滴溜溜的转。
李姝看着这大婶,年纪也不算大,毕竟头发也没白,“大姐,我们做吃食,大姐你家是做什么生意的?”
大婶听到,做吃食,一脸的不高兴,
“你们做什么吃食,这巷子里做生意的十家都有八家,是做吃食的,你们还开吃食店,也不怕到时没客人进店,没生意,赔本。”
大婶说完,一脸的不开心,招呼不打一声的离开,边走边低估。
李姝心道,他们开吃食店,恐怕和大婶家撞上了,担心强她家生意。
不过能不能拉客人进店,客人进店后,能不能消费,消费后,能不能成为回头客,看各家本事了。
到时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五人把店铺前堂后院,看个几遍,才心满意足的回去,回去的路上,看到之前进铺的大婶,在包子铺忙活,原来真是个同行啊,同行是冤家啊!
次日五人一大早,赶驴车回临河村,天是越来越长,回到临河村,正赶上吃晚饭。
颖儿看到外婆很是高兴,对着笑嘻嘻,“颖儿好久没看到外婆了,好想外婆。”
前天还见着,怎么就好久了,李姝被颖儿的童言童语,逗笑“外婆也好久没看到颖儿,想的很,颖儿真乖。”
颖儿抱着李姝大腿,有些委屈“外婆,你出门带上颖儿,颖儿很乖的,会听外婆话,不哭不闹。”
两大眼睛扑闪扑闪,水汪汪的看着李姝说话。
李姝被颖儿看的,心疼坏了,内心软的不行,想着过两天还要去县城,要待到店铺开业,干活也是别人干,她正好可以带着颖儿,看着她。
李姝抱起颖儿,“外婆以后走哪都带着颖儿,
第六十三章 村里变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