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来也奇怪,自从陈秀才上京之后,北方的天气一年不如一年。夏天酷暑,冬天大寒。
      三年下来,田里的粮食几乎绝收。
      当初为了供陈秀才上金陵,屯粮早就搬空了。
      族长也写了几封信,寄往金陵,说了村里的惨状。又怕陈秀才才到金陵站不稳脚跟,还委婉的说,知道官老爷们都有互通的渠道。
      只要帮忙跟陈家庄所属的官衙通个气,若是此时解决了,想来也是当地知府的政绩,陈秀才也能得个爱民的口碑。
      字字句句为陈秀才考虑周到,但信件却如石沉大海,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族长心里已经觉得陈秀才跟村里人离了心,失望之下也就不再写信。
      可是灾情越来越大,相邻的十几个村子都已经出现了卖儿卖女的情况。
      不得已,几个村的族长、里长一路上报道县里,县里官员只安慰,已经报上去了,就会有赈灾粮发下来的。
      只是从去年的冬天一直等到今年的春天,村里的老人、孩子已经饿死了一小半,每户才收到十几斤连畜生都嫌拉嗓子的糠皮。
      到了夏天,又接连下了半个月的暴雨。
      北方人哪里见过这样的雨水,庄家田地都被泡了不说,就连房屋也没有几家完好的了。
      实在没了办法,陈家村的族长原想找邻村里长商量,却发现几个村子几乎都没了人烟,这才带了全村人投奔县里。
      县里却怕发了瘟疫,对他们驱赶都来不及。好说歹说,才留了老弱病残走不动道的,在县外的荒地上搭了棚子,暂且安置下来。
      好歹县老爷不算完全丧了良心,还给些糟糠、野菜的果腹。
      只是健壮的小伙和年轻的媳妇姑娘却一并被赶了出来,嫌他们吃的多,就是糟糠也供不起。
      族长年纪大了,也走不得远路,就吩咐了陈庄,带着村里的年轻人,一路乞讨加上出出苦力,一路上了金陵。
      盼着见到陈秀才,就算跟秀娘没了夫妻情谊,好歹村里供养他这么大,
      也不要他帮着伸冤喊苦,只帮着乡亲们安顿下来。
      都是健壮的年轻人,留在金陵,或者搬搬抗抗,或者跑腿下苦,总能有个营生,也就罢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流民太多,到了金陵城下,就被挡住。
      写了信件,陈秀才不但没有派人来接,反而将他们轰走。原本还能在官道乞讨度日,如今连面都不敢露了。
      只能躲进深山,靠着草根、树皮过活。
      李纨皱着眉头听完,沉默不语。
      怎么每次出了城,见的人们和金陵城里完全两个世界?
      这还不光是陈世美渣了自己媳妇,这就是渣了整个村子呀。
      李纨长长叹了口气,却拿眼光瞟了瞟钱婆子。
      钱婆子会意,出其不意的对着离自己最近的那个大汉,就是一撞。那人没反应过来,被撞出好远还站不稳,一屁股坐在地上。
      其他人立刻瞪向李纨,“夫人这是做什么?我们只当夫人是个善人,才把难处与你说,你就是瞧不起我们,也用不着这样。”
      秀娘也不理解的看着李纨。
      李纨干笑了两声,“没有瞧不起的意思,只是你们这么多男的,我们警觉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撞就知道各位没有骗我,不然也不至于壮年男

第66章 一起下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