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只要大家开荒种田,便可免一半的税。此事本官已上奏朝廷,乡亲们可以去根据自家情况,选择开荒。”林县长不知什么时候折返,听到沈剑的话,当场便宣布这一消息。
“不过,开荒出来的地必须种上农作物,不可荒废,若占地荒废,会罚双倍的税。”
“咱家没那么多人,人手不够,开出来也种不完。”有村民道。
“是啊,可得量力而行。”有人附和。
王剑灰溜溜的,再不敢说话。
崔家只收了五石的粮食,自然是不够交税的。是崔愿花了银子和郑大壮买稻子交了税。
“下次晚稻,咱们种多少合适?”冯氏眼见收上来的粮食还没捂热,就交税交完了,她心疼。
崔愿看向沈青荷,“你说呢?”
“水稻产量低,咱们种少一些也无妨,够交税就行。”一亩地三百斤的收成实在太低了,还不如拿来种收成高的作物。这也让她更加坚定要种出高产的杂交水稻的决心。
“那晚稻咱们就种十亩地便可。剩下的种土豆和豆子。”崔愿道。
“就这样吧。”沈青荷没意见。
一连过了几日,冯氏托的媒人终于上门来了。媒人这次来带来了两家儿郎的信息给崔月选。
一家是隔壁村的木匠家的小儿子,今年十六岁。上头还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另一家是城里的打铁匠,今年二十,因长相有些丑,又加上身材魁梧,没有姑娘肯嫁他,便一直耽误到现在。
崔月没一个喜欢的。
“我家妹妹为人忠厚善良,就算不嫁人,我做嫂子的也养得起她。”沈青荷见那媒人一脸为难,便笑道:“她哥哥是识文断字的,将来指不定有大作为。”
崔愿在一旁拉长了耳朵,听到沈青荷说他将来有大作为,他便不自觉的弯了唇角。
沈青荷继续说道:“我们想给妹妹找一个家世清白的读书人家,不论贫富,只要肯努力,讲道理,懂得爱护妻儿的,这便够了。”
那媒人做了半辈子的媒,自然听出沈青荷话里的意思,她想给崔月找一个读书人,将来考取功名。她见崔家虽只有三间瓦房,但屋里布置整洁,灶房净房水井一应具有,一看就是低调的富户。她自然愿意做这样的媒,若是成了,礼金定不会少。想到此处,她大手一挥包揽下来:“成,包在婶子身上。”
“那就麻烦婶子费心了。”沈青荷客气的陪着媒人话家常,崔月则躲在房里偷听两人的谈话,听到沈青荷要给她找个读书人家,她脸上便染了红晕。
冯氏把沈青荷的话听在心里,见她如此为崔月着想,她心中欣慰。
那媒人坐了一会,便起身告辞,冯氏便笑着把她送出门。
等送走媒人,崔月这才走出来,沈青荷见她脸上有些不好意思,便笑着打趣:“嫂子给你找读书人,将来让你当官家夫人怎么样?”
“嫂子………”崔月羞臊地跺着脚,心中却期待真能嫁给这样的夫君。
“你若是不喜欢,那嫂子再把那媒人叫回来,重新给她说条件。”
“就按嫂子说的。”崔月低头,羞红了一张小脸,沈青荷这才罢休。
转眼九月,又到了种土豆的时候。崔家那几十亩开荒出来的地他们几人种不完,沈青荷便从村里雇了几个人帮着种,一日五十文钱。村里有些家里人口多的,便过来帮崔家种地。
西河村因着最早知道土豆,又因官府鼓励种植土豆,村民们便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开荒种土豆的热潮。
沈青荷因为家里雇了人种地,她便把精力都放在研究和种植杂交水稻上。
上一次收的一小箩筐人工干预授粉的杂交水稻,她这次便打算全部种出来。她在自己水稻田里留了一块地,把先前收的种子全部种下去。
 
第61章 那就好好过下去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