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苏淼决定,用事实给朱长贵上一课。
随着她一声喊,面粉厂顿时进入热火朝天的工作状态。
昨天晾晒好的面条被取下来,切割装袋贴标签。
等到下午,就已经全部完成。
苏淼一挥手:“都跟我走,咱们的人,去铺货的供销社和百货商场食品区,亲自煮面条,让群众免费试吃。”
朱厂长嘴角抽了抽:“免费试吃?”
花的公家钱,不心疼咋滴啊?
什么馊点子。
万一群众吃了,一抹嘴,不买,咋办?
苏淼却不怕:“新产品上市,试吃是让群众接受的一种最快方式。”
植物异能大佬,很自信。
朱长贵:“……”
他不去了,太刺激,心脏受不了。
“小孟,你随时给我汇报情况。”
“……”
孟祥周,突然腿很酸,并不是很想。
下班之后,大余县群众回家的路上,发现供销社和百货商场的食品区前面,突然多了一口锅。
苏淼亲自带队,当街煮面。
新鲜!
看热闹,是人的普遍心理,立刻有人围上来询问:
“姑娘,你们这是弄啥咧?”
“煮的是……面条?”
“五颜六色的,怪好看。”
“颜色这么花哨,用的颜料上的色吗?能入嘴?”
这造谣必须澄清!
苏淼笑着解释:“不是颜料上得色,是蔬菜的天然颜色。”
他们按照苏淼的吩咐,甚至将什么蔬菜汁能和成什么颜色的面,都直言不讳,告诉众人。
一开始,朱长贵并不同意,说这是商业机密。
苏淼却坚持:“容易破解的商业机密,与其让后来的模仿者造谣,不如摊开告诉群众。”
朱长贵说:“那群众知道了,自己都能在家做。”
“放心好了,能买挂面吃的,都是懒省事不想自己和面切面条的人。”苏淼说:“能自己做的,她普通挂面也不会买。”
她一开始,就冲着中高端消费群体去的。
试吃点,也很心机的选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大厂职工下班回家的必经路径。
两年前,国家普涨了一次工资。
这批人手里有余钱,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并勇于尝试。
苏淼将各种颜色的挂面,用什么蔬菜汁调和,一一细说。
果然有人笑:“这姑娘忒实诚,不怕我们回家自己动手做出来,不买你的挂面。”
苏淼哈哈一笑:“阿姨,你工作那么忙,回家还要揉面切面条,累不累,一把挂面就能解决的事儿。”
“还有做小买卖的人,挣钱争分夺秒啊同志们,你们会把时间浪费在揉面切面条上?”
围观群众:“……”
说得挺有道理。
于是有人问:“那你挂面,怎么卖的?”
弄得花里胡哨,如果比普通挂面贵太多,他们也是不买的。
苏淼笑说:“一百克的包装,二毛五分钱;五百克的包装,只要一块二。”
普通挂面,散称,一毛五一斤。
苏淼价格一说出口,面前的人群,立马就有人离开。
其余人也纷纷讨伐:
“太贵了,回家自己做不好吗?”
“就是,不浪费这个钱。”
第11章 用事实给你上一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