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天一早,二人吃过早饭就往书院走去,今日放榜。事关二人书院吃住玩乐一条龙计划,所以很上心。
      “你真的能考得上吗?不是说山里来的吗?也从小学过诗词歌赋,四书五经?”都要放榜了,凤仙儿这才想起来质疑一下江羽的能力。
      这反射弧也着实太长了。
      “行不行马上不就见分晓了吗?”江羽懒得多做解释。
      ……
      二人自觉来的挺早,但是一到书院门口两人还是呆住。
      只见书院大门紧闭,但是一旁的放榜处已经被人围得是水泄不通,还不时地有新来的人在不断想往里挤。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往后退远了一点。
      又不是站的越靠前成绩就会越好,犯不上去受那个罪。
      就在众人等的快不耐烦的时候。
      书院的大门终于是在大家的期盼中左右分开,从里面走出来两名手拿榜单的小厮和一名身着长衫的先生。
      两名小厮没有停顿,麻利的将榜单在放榜处张贴好之后,然后自觉退到了长衫先生身后站立。
      等待放榜的众人,立刻激动的看向榜单,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的搜寻自己的名字。
      没一会功夫,人群之中有人高兴的大喊自己中了,有人沮丧的离开,有的人痛哭失声,更有甚者直接晕菜。
      江羽在旁津津有味的看着心态各异的这帮人们,丝毫不着急去看榜,仿佛这些人的经历看起来比自己上榜更有意思一样。
      只一个书院入学考试放榜就这么精彩,这要是考状元的话那还得了,岂不是会有人原地去世。
      只能说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太强。
      这时候的人们普遍都只有一技之长,终其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情。
      比如做木匠的,从小就学习木匠,长大了也是以此谋生,将来老了再将自己的手艺传给后人。
      虽然都是一技之长,但培养成本却全然不同。这点从每个阶层的人数情况就能看得出来。
      读书,从古至今都是精英阶层的专属。
      虽然偶尔也有小部分寒门子弟可以靠着自己读书出人头地考上举人、进士,但那毕竟都只是少数情况。
      绝大部分的寒门子弟,读了一辈子书,运气好的能中个秀才,死心眼的就继续往下考一直考到老,最终一无所获,散尽家财,郁郁而终。
      变通一些的就放弃考试,回乡当个教书先生,然后继续培养自己的下一代。
      不是说这些人不够努力,如果这些人放在现代说不定已经是人生赢家。
      现代的阶级观念不说完全没有,但已经不如古代那么的森严。
      在古代,穷是一方面,没有士族身份,接触不到上层人士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贫穷本身就会影响读书的质量,读书人本来就不爱运动,吃的再不好身体素质就更不行,这也是为什么书生在人们印象之中总是一副孱弱的模样。
      其次,读书人普遍清高,觉得除了读书做官之外其他的活计都是下等人做的。
      如果这些人书没有读出来,将来是宁愿饿死也不可能转行的。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只有靠家里人养活这样子。
      所以一个不成功的读书人不仅自己没出息,还会拖垮整个家庭。
      古代劳动力本来就稀缺,读书的又都是男人,这就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江羽觉得自己想的有些多,自己也不过是个古代新丁,还是先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找机会把老婆追回来才是重点。
      过了一会之后,看榜的人渐渐散去。
      江羽二人这才不慌不忙的走过去。
      凤仙儿快江羽一步

第22章 放榜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