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之本。
1、喝水中毒
据《钱江晚报》报道,宁波50岁的王先生体检查出肾结石,医生说喝水有助于治疗结石。之后,王先生每天只要有空就会拿起杯子喝水,每天都至少要喝10瓶水,也就是10斤重的水。喝了半个月,突然晕倒住进了icu。
像这样的情况,通俗地说就是“水中毒”。“水中毒”指的并非因水变质或者水中含毒素造成的,而是得了低钠血症。
一连喝了半个月每天毫升的白开水,导致人体内的钠离子大量流失。加上他本来就喜欢吃低钠饮食,摄取的钠离子不足,过量喝水无异于雪上加霜。正常饮水的人,不必担心水中毒。而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进行体育训练和有精神疾病的人,需要警惕。另外,特殊的人群是要注意的,比如肾脏、心脏不好的人,身体浮肿的人,都是不能够大量喝水的,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2、脑水肿
一次性喝水太多会导致人体内大量的水进入脑细胞内,导致脑细胞肿胀,从而引发脑水肿。脑细胞水肿导致脑组织体积变大,而脑组织固体的颅骨内,组织增大导致颅内压升高,临床上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嗜睡等,不加以控制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3、高血压
有时因为饭菜过咸,人体摄入盐分过多,人体感到特别口感,不由自主地就多喝了水,直到冲淡盐分。事实上,如果感到不渴了,摄入的水分已经过多了,因为“口渴”的信号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递给大脑,是一种延时反应。血管内骤然积水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此以往就会形成高血压。
4、心肾受损
大量喝水后体内排出的尿液量,比喝进去的水还多。这是因为在低渗状态下,人体正常分泌的一种“抗利尿激素”被抑制。
因此,大量喝开水,不一定能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相反,由于利尿的作用,体内的钠、钾、氯等电解质会随着尿液而流失。
适当的饮水量,可以帮助肾脏清除钠、尿素以及毒素;而过量的饮水,意味着肾脏的过滤量更大,就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不仅如此,还会导致心肾受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三、如何正确喝水
那么到底如何正确喝水?喝多少水算过量了?各类媒体都强调,每天喝8杯水,为身体排毒。那么问题来了,这8杯水到底是多少?用多大容量的杯子呢?是用跟矿泉水瓶容量相当的杯子,还是小茶杯那种杯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应该摄入至少毫升的水,其中,既包括我们直接喝进去的水,还包括摄入食物中所含的水。具体的饮水量会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所处环境、气候、运动量和工作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身高体壮的人,日饮水量就要略多些,气温偏高时,人们排汗多,也应该多喝点水。再有,某些疾病,如发烧、慢性炎症、便秘,以及糖尿病患者等都应该适当增加饮水量。
不同人由于代谢能力的不同,对水的需求也有差异。如夏季在户外工作的人,由于出汗较多,饮水量应该达到毫升;而冬天出汗量少,毫升也就足够了。正常情况下的8杯水,每杯大概在毫升。那么喝水的时间有什么讲究呢?
第一、早晨起来喝杯温开水
第一杯水既不应该是蜂蜜水、淡盐水,更不该是咖啡、牛奶、豆浆、果汁,温开水最适宜。
不过记得先刷牙再喝水,不然经过一整夜的休息,牙齿上不小心残留的食物渣渣会与唾液中的钙盐结合、沉淀,久而久之就形成牙结石和牙菌斑。如果不刷牙就喝水,很容易将这些细菌带入体内。
第二、别等口渴再喝
喝水,还分主动喝水和被动喝水。很多人喝水是被动喝水,感觉口渴了再喝水。但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最好是时不时喝两口水。
千万不要因为天热口渴而狂饮,这样会使体液中水与盐失去平衡,轻则引起胃肠剧痛,重则危及生命安全。这些水一下子积聚于胃肠,除胃部感到沉重闷胀外,不仅补不进去水,还影响膈肌活动,影响正常呼吸。
第三、喝水应该少量多次
补水不均衡,一会多一会少,会让身体一会湿一会干,对脏器和身体的健康都是有害的。不过,有3个关键时间点,最好都喝一小杯水。
睡前一小杯水:在临睡前0.5~1小时左右喝半杯水,有助于预防中风。不用多,半杯就差不多了。喝太多,晚上容易起夜,影响睡眠质量。
起夜一小杯水:床头最好放一杯水,如果半夜起来,可以喝一小口。
第四、不喝冰水
夏天最健康的水是温热的开水,最好不要喝冰水,尤其是锻炼完或者跳完广场舞时。剧烈运动过后,心跳加速,毛细血管扩张,进而造成血压低、大脑供血不足。马上喝水特别是冰镇冷饮,对身体负担极大,极易造成心脏、脾肾等损伤,严重的会引发猝死。
每日饮水行程表
6:30晨起先喝水毫升,半个多小时后用早餐。8:30从起床到办公室整个过程时间紧凑、情绪紧张,身体无形中会出现脱水,所以到办公室后,要先喝水至少毫升。11:00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定要给自己一杯水,这有助于放松情绪。12:40午餐后约半小时可少喝些水。14:40喝上一大杯水,帮你清醒头脑。17:00下班前再喝杯水。想喝水减体重的人可多喝几杯,以增加饱足感,一会儿吃晚餐时自然不会暴饮暴食。22:00睡前一至半小时再喝一杯水。
第53章 涟漪清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