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之所以想起成立并利用丐帮来帮助自己,主要是因为看到有些乞丐为了一点干粮大打出手,就想了大侠金庸和他小说里塑造的江湖第一大帮派——丐帮。
可以说,金庸武侠世界中丐帮,是江湖上的中流砥柱。虽然始终免不了出现污衣派与净衣派之间的纷争,但总体还是让其他门派不敢小觑。
当然,这也是为了丰富小说情节,而故意设置的矛盾罢了。
因为太喜欢金庸的小说了,他还在业余时间查过历史上真实丐帮的资料,发现这不是金庸的原创,只是被夸大了。
他印象最深的是宋朝的一个丐帮故事:
宋绍兴年间,临安虽然是个建都之地,富庶之乡,其中乞丐依然不少。
丐户中有个为头的,名曰“团头”,管着众丐。
众丐叫化得东西来时,团头要收他日头钱。
若是雨雪时,没处叫化,团头却熬些稀粥,养活这伙丐户,破衣破袄,也是团头照管。
所以这伙丐户,小心低气,服着团头,如奴一般,不敢触犯。
那团头见成收些常例钱,一般在众丐户中放债盘利,若不嫖不赌,依然做起大家事来。
他靠此为生,一时也不想改业
故事中的这个帮主,其实已经不算是真正的乞丐,而是拥有优越生活的丐头。这也使得历朝历代,丐帮帮主的位置上,也常常上演刀光剑影。
民国时,《大公报》上就记载了一场发生在汉口的丐帮大规模械斗。
当时在汉口的丐帮由四个堂口组成,分别占据“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大坊。每个堂口都有一名甲头,所属的乞丐均对甲头唯命是从。但这四个堂口的丐头随着自家势力的消长也彼此并不服气。于是,就发生了上千名乞丐在大街上持械斗殴的场面发生,即使警察闻讯赶来,费了好大劲,才把打架的人分开。
从这记载来看,金庸老先生把丐帮称为天下第一大帮会,也没有太夸张。
“哇,这么说,这些讨饭的仗着人多势众,也敢做出一些官府管不了的事情吧?”
现在,大家不再怀疑子婴讲的这些陌生而好听的故事,他们关心的,只是丐帮本身。
“这么看,即便是一些吃不上饭的乞丐组织,也应该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不然,几千乞丐一个丐头,再大能力也管不过来。”韩谈思考问题总能抓重点。
“那当然,即使加入,也不是那么简单。”子婴看看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接着说,“到了更晚的时候。加入丐帮都跟娶婆姨一样,需要介绍人。介绍人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文武先生。”
“加入后,需要老人带新人,学会了一些技能、弄懂了帮内的等级制度,经老师考核合格后,才准许入行。先入行的是‘师兄,后入行的是‘师弟。”
“正式加入丐帮要向老师行礼磕头,跪在师父面前表忠心,而且还要学习行乞技巧和帮规,徒弟教给师傅的钱,由师傅掌管,用以冬季买衣,病时买药,死后殡葬等。”
“哈哈,这么有意思?说得我都想当丐帮帮主了。”孙奇搓着手,有点激动。
“你觉得,你能管得了几千乞丐吗?”古川揶揄道。
第42章 大侠金庸带来的灵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