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倒是奇特。也就是说,章邯虽然接受了封王,但并未真心投靠项羽?”子婴听完点点头,反问道。
“可以这么理解。后来,项羽将章邯的手下,二十万秦军活埋,不能说不刺伤他的心。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败军之将是没有说话的权力的。”
“那就奇怪了,章邯为什么不投降刘邦呢?”
“一是没有机会。当时率兵与秦军打巨鹿之战的人是项羽,彼时的刘邦正忙着率兵直捣关中。八竿子够不着,章邯也就无缘与刘邦对手。二是,以刘邦现在实力,未必打得过章邯。这就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项羽还没有打进函谷关便已经封章邯为‘雍王,这和楚怀王说过的‘先入关中为王南辕北辙,势必引起刘邦的反感。”
“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就是以后章邯遇到刘邦,也没有了合作的机会?”子婴问道。
“可以这么理解。”
“那我懂了。刘邦此人野心极大,势必对关中志在必得,而章邯为了生存下去也必然抵抗到底,双方的矛盾无法调和。”
“对。我就是这么认为的,才觉得,说服章邯一起匡扶秦室还有机会。”
子婴叹了口气。
从他微薄的历史知识来看,秦朝统一中国的时候,可谓是名将林立。
有人把秦始皇的著名将领拎出来十位,分别是军事家级别的王翦和杨端和,顶级战将中有蒙恬、李信、内史腾三人,猛将中有蒙武、蒙毅、王贲、辛胜、王离5人。
但在项羽及刘邦崛起后,却只有二流战将章邯苦苦支撑到最后。实在是章邯的悲剧,大秦帝国的悲剧。
有人在网上做过分析,这十位名将的归宿如下:
第一类是去世,历史上明确记载去世的有4位,分别是王翦、王贲、李信和内史腾。
第二类是不知去向,根据历史的记载,杨端和、辛胜、蒙武这三位名将没有交代后续的情况。杨瑞和的脾气臭,因此他的下场可能有两个,要么被杀了,要么辞官回乡了。至于其他两位实在不好判断,尤其是蒙武,他的两个儿子一直在朝为官,不太可能归乡或者被杀,所以他可能是病死了。
第三类是被杀,历史明确记载被杀害的有2位,另有一位疑似被杀。其中蒙恬和蒙毅两兄弟是被秦二世杀害的。而王离对战项羽失败后就没了下文,相信也被杀害了。
真应了苏轼那句名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就这样,悲剧人物章邯无奈登场,成为秦末漩涡中力挽狂澜的支柱。
陆柯无赞同子婴的分析。
子婴想,这哪是我的分析?是在万能的网络上看到的。
“当项羽和刘邦崛起的时候,秦朝的十大将仅剩下王离。可惜他兵败后也不知所踪,最后仅留下了章邯苦苦支撑。”
“可以想见,其被赵高排挤时,内心是痛苦的、煎熬的,也就失去了战斗到最后一人的决心。”
“几十万大军如果死战到底,说不定项羽也会吃不消,必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再入关中,实力也就没有这么大了。”
&nbs
第56章 梦羽被掠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