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村的两个壮汉被安置在村里的猪圈里,手脚并绑着,由孟屠夫看守。
他恶狠狠地瞪向这二人,脸上也是鼻青脸肿。
圣泉村经此大劫,各村民都是灰头土脸,士气低沉。
唯一的粮食槐花干被几个村合伙抢走了,水源也被抢的抢,洒的洒,村长也被气得躲在祠堂里不出来。
“这可咋整。”李叔记得团团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
杜婶婶愁:“小神医也回村了,俺们怎么向她交代。”
黄寡妇斜眼看王安德:“亏得村长是某人的恩人,还合起伙来害人。”
王安德一夜白了几根头发,本就心烦得不行,见有人刺儿他,也跳了起来:“说谁呢,谁说呢?难怪人家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你个寡妇好好孝敬婆婆不行吗,非要掺和男人的事。真想男人,去找孟屠夫去啊,不知廉耻的贱人。”
“说谁呢?王八蛋你再说一句?”黄寡妇尖叫地蹦起来,亮起指甲就往王安德脸上抓了一道血印。
这动作惹怒了王安德,他正要好好教训黄寡妇,孟屠夫抄起家伙过来了。
见他凶神恶煞地握住杀猪刀,王安德也怂了,只恨恨地小声骂了句:“没文化,粗俗!”
周叔和杜婶婶也赶紧来劝了劝架。
焦先生是村里的教书先生,他见村里人心涣散,再想到他镇上的好友同他说的那个传言,昨晚一夜未眠,今日他就是想来试探一下村民的态度,若还是散如一盘沙,那他趁早带着夫人和老娘先行离开。
“大伙儿听我一言。”
村民见最有文化的焦先生站出来说话,也停了争吵,虽身处在灾荒之年,庄稼人对先生打心眼的尊敬还是有的。
焦先生轻咳了一声:“村里没粮食,也没水源,我决定带着夫人和老娘去投奔大梁那的朋友了,如有同行,可与我们一家一同上路。”
吴有才嘲讽一笑:“还以为读书人就有一身风骨和气节,瞧瞧,咱们都在琢磨着要不要离村,人家先生就琢磨着要去投奔敌国了!”
吴有才虽是村里人,但他有个远房亲戚在京城那做那芝麻官,得到的小道消息也是第一人!
还真当他不知道呢,朝廷马上要跟大梁开战了,他们村正好在两国交界处,说是大魏国也可,说是大梁国也可。
他那日提出要换村长,分口粮也是为了赶紧带一家老小往京城逃命。可这逃命,就他们一家子,在路上肯定是不安全的,这才想撺掇着那几个庄稼汉跟他一起上京城。
去那大梁有什么用?他们可是大魏国的臣民,还不如去投奔他的那远房表叔靠谱,说不定他还能在京城里混个官当当。
周叔一家都是力挺吴有才,那吴有才说了,等去了京城会给他们上城里的户口,以后他们一家子就不是庄稼汉,他小女儿不是一直想当城里的小姐吗,等去了城里,他就跟两个儿子一起去做生意,赚好多钱,让女儿也当当小姐,一家人不再饿肚子。
见吴有才这般侮辱人,李叔有些看不下去,可焦先生却是无所谓:“言尽于此,大家有缘再见。”
想到村里的粮食,村民们也是没辙,周叔下定决心跟吴有才一起往京城方向逃荒。
剩下的村民,老的老,弱的弱。
杜婶婶家就她一人,儿子狗子死于荒灾,后收留了附近尼姑庵唯一的活口小尼姑,换她妮子。
孟屠夫家里一口人,是黄寡妇的相好,黄寡妇家里有那短命鬼汉子的老娘。
李叔家三口人,婆娘和老娘,无儿无女。
王安德一家四口,有个秀才之女的媳妇,儿女双全。
孙婆婆原本是给城里人家当五福老人,年轻时生了四个儿子,与相公恩爱,却在晚年,先是相公死在战场,后又四子战死沙场,能活到现在全靠村里各人救济。
村外人士里
第27章 村民的分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