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十余万威塞克斯流民,被戚继光率军镇压的军报递上。
李佑先是派出禁卫军和锦衣卫协助户科,将海量的赏银押往第1军驻地。
随后在第一时间召集起各科主事,商议为即将到来的农户划拨土地、分发农具口粮,以及设立各类相应行政机构的事宜。
这些事情极为琐碎但是又极其重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到来年的粮食收成。
好在李佑麾下的各科主事皆是能力出众之辈,所以众人只用了短短七日的时间,便彻底将各地政务及安置农户的方式细则彻底敲定了下来。
既然将细则敲定了出来,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且迅速了。
户科,按照制定出来的细则,开始为上百万凭空冒出的农户划定耕田、分发口粮及各类农具。
商科与工科,则在短时间内抽调各类马车,分批次将领导口粮与农具的农户运送到各地,并且开始协助他们修建农舍。
吏科、刑科、礼科、医科、督察科这五个科室,则开始按照政策在各地修缮起各类功能性衙门。
不过这些新设立的衙门,李佑并没有选择一口气将人数全部补齐,各个衙门的人员满编率仅为六成。
这倒不是因为李佑的小金库没钱了,他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想给未来的小卷王们,留下一定的上升空间。
就在各个科室通力合作,将一切都步入正轨的同时。
李佑决定进一步调动起麾下文武大臣的积极性,他郑重其事的叫来了于谦等大臣,让他们制定一个新的爵位体系出来。
按照常理来说,李佑作为一名亲王这种行为属于是僭越,但是于谦等大臣却并没有劝阻,反而十分积极的按照自家殿下的构想,制定起新的爵位体系。
在于谦看来,反正自家殿下将来肯定会登基称帝,如今封赏些爵位给有功之臣又算的了什么呢?
只要殿下高兴,诸位有功之臣高兴,就算是僭越了又如何?
就在李佑下令的当天晚上,于谦叫来了各科的主事,在兵科大堂中组织起了一个小型的内部会议。
诸位大臣在商议了大半夜后,更具李佑给出的爵位名称制定出了正式的方案。
次日清晨,在日常的早会上,于谦便将这份商讨制定出的爵位体系呈递了上去。
李佑接过奏折,轻轻翻开仔细的阅读了起来,这封爵位体系明显是参考了自己给出的明代爵位体系。
整个爵位分为宗室、勋贵两个体系。
宗室爵位分为11个等级,由上至下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镇国中士、辅国中士、奉国中士。
皇子封亲王,亲王之子封郡王,郡王之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封奉国将军,奉国
第212章 封考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