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咸通十年的元旦,虽然加洛林家族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但是对大唐来说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
靠着李佑超前的‘农商平等的执政理念,在过去的一年里,不论是商科旗下的官办企业,还是依托于房产中介、酒楼旅馆的私营企业,种类繁多的工商业从业者都赚了大钱。
虽然衙门里的诸多官吏,对李佑重商的行为感到非常反感和不适,但是作为官僚士绅阶层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也是最快转变思想的人群。
多亏了李佑在确立官制前,便强制推行下去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政策,所以这些官僚士绅并没有特别热衷兼并土地,反而将余财投资到了各类工商业上。
以至于,这些在历史课本上被称为腐朽落后的官僚士绅们,居然成为了最支持大唐各类工商业政策的人群。
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这些官僚士绅的家人们,居然开始形成一个个小型利益团体,开始游说上面的各位侍郎尚书发起对外战争。
毕竟地盘越大,内部需求也就越大,而他们赚取的金钱也就越多!
而那些普通民众们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大唐治下的土地实在太多了。
所以李佑麾下的农户,家家户户都耕种着数十亩耕田或数百亩草场,导致整个大唐变成了由众多小地主,以及官僚士绅所组成的巨大农庄。
所以大唐目前在民政上的主要政策,一切都围绕着减轻农民负担,以及扶持工商业而不断衍生制定的。
无数大唐治下的农民,在李佑颁布的诸多农业政策上受到了实惠。
虽然相比于后世的肉、蛋、奶自由还有些距离,但是让人填饱肚子还是不难的,这些农民再也不用像前世一样,随便来一点小灾小难,就要外出逃荒、卖儿卖女、吃死人肉了。
为了应对越来越寒冷的天气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内阁的各位相公们开始疯狂的屯粮,并且在大唐境内建造起数以百计的粮仓。
同时,大唐还加紧了修建各地水利、官道、水渠,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除此之外,工部和商部还在矿藏资源丰富的地区,修建了数十座工厂,以安置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及中小学毕业学生。
你没看错,在李佑麾下已经出现了十数万,将自家土地租给他人耕种,自己进城打工的离乡务工人员。
而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进城打工,完全是因为当工人不但比种地挣得多,而且工作强度也要低很多。
最最重要的是,李佑这个混球为了推动工业化进程,玩起了低配版得工农业剪刀差。
他一边向下大力推广土化肥增加粮食产量,一边禁止粮食出口并加大了粮食的进口规模,将大唐境内得粮价压的极低,或明或暗的将农民从土地剥离了出来。
&nb
第250章 工商业改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