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峰峦超市分店赶回了宿舍。
宿舍里漆黑一片,其他五个人还没回来,高峰知道他们最近都在饿了么忙的热火朝天,他打算等峰峦这边忙完了再去看看饿了么运营的怎么样了。
而峰峦超市黄山路分店经过开业的大肆宣传,现在已经在那一片彻底站稳了脚跟,每天的营业额也都在50万左右,这意味着高峰每天眼睛一闭一睁就有接近5万的收入,妥妥的日入万金吗,同时峰峦的新站区三店计划也在紧罗密布地进行中,方俊估摸着六月初应该可以把三店开起来。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不知不觉来到了4月,高峰也在清明节假期之后回到了学校。
如果说三月份的庐州还有着春寒料峭的冷冽,那么4月份已经可以初见春意了,清明的雨纷纷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朦朦胧胧的画意。
高峰已经换下了厚重的外套,穿上了薄薄的风衣,还趁假期回家时理了个头,整个人感觉清爽了许多。
走出校园,高峰来到了商业街旁的文苑小区,斯量他们租的办公场地就在这里。
由于高峰的大力支持,他们没有选择窝在小区里找个住宅当做办公场所,而是选了一个沿街的门面房,一来方便送餐员交接,二来也有利于加盟商上门考察。
地方不大,只有八十多平米的空间,分为上下两层,也是找的峰峦合作的装饰公司改造的,装修很耐看。
进入其中,一片洁白的装修风格,有着浓浓的北欧风情,没有那么花哨,求的就是简洁务实。
接打电话的声音从进来就没停过,高峰看到这个场景就不由一笑。
陈阳和张南都是一脸的胡子拉碴地在打电话,双眼全是血丝,但是两人的精气神非常好,特别是张南,从进学校的木讷变成现在可以在电话里和人侃侃而谈。
看见高峰进来,正在整理材料的汪伟也是精神一振,在其他员工的注视下连忙跑到门口。
“老高,你怎么来啦?”
高峰微微一笑,递了一支香烟,“我来看看你们啊,怎么样,最近生意怎么样?”
陈阳和张南也打完电话走到两人面前,几人相视一笑,汪伟一脸兴奋地说道:“生意很好,不,应该说特别好,十分的好!”
也是在旁边满脸激动地对着高峰点头,示意情况确实是这样。
一连三个好字,把汪伟心里的兴奋表达的十分清楚。
“饿了么是3月初开业的,我们请了一些兼职的学生在周围学校和小区发了传单,效果就已经很好了,而且清明放假之前,我还让那些发传单的人给他们各自学校的人额外说明,就算清明放假,我们的外卖还是正常营业,不仅如此,就算待在图书馆或者寝室,甚至是校园外面,我们也会把外卖送到指定地点。”
他接着又笑着说道:“哈哈!本来清明放假很多学生都回去了,我们的生意按照常理应该会下降,但是由于我们宣传的到位,营业额反而还上升了一点!”
高峰点了点头,这个策略还是很正确的。
饿了么在这边毕竟是属于独一份的,而且人性本惰,所以刚开始的反响还可以。
不过汪伟的做法就独辟蹊径了,在学生放了假之后本来应该冷清的时候,特地额外说明放假时还持续营业。
让那些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待在寝室,或者泡在图书馆的学生们也不会想平时可以有人三五成群地一起出去吃饭,大多都会点外卖了。
这个时间点饿了么的优势就彻底体现出来了,送货上门,甚至送到寝室甚至图书馆门口,尝到其中甜头的人也就会继续使用这个外卖平台了,搞不好还会向自己的同学推荐这个平台。
那些加盟的饭店和奶茶店也利用了这个好处,假期的时候也没有缩减店里的饭菜备货量,所以老板们即使在假期内,也不会少挣钱。这完全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汪伟还在兴奋地和高峰介绍饿了么的发展,旁边陈阳也加入了聊天,手舞足蹈的样子比他打游戏爆了装备还激动。
“可能就是因为放假期间,我们的服务得到了那些没回家的学生们的赞许。他们估计也在自发给我们宣传,现在知道我们平台的人越来越多,放假回来这几天,我们的客户群体又多了不少,现在每天从早到晚的订餐电话都响个不停,老二和我说他脑子里现在都是电话铃声。对哦了,老大和小平两个人偶尔也都骑车去送餐,这也是实在没办法,感觉人手有点不够用了,我们几个商量着要不要再招聘一点送餐员了。”
这就对了,客户自发地口口相传肯定要比填鸭式的宣传效果好很多。
这是个很好理解的事情,比如说一个寝室的兄弟饿了想吃饭但是又懒得出门,一个使用过饿了么的室友,并且觉得服务不错的,肯定会主动给他推荐这个平台的。
这就有个人性的特点在里面了,我觉得什么东西好,就想推荐给别人,他如果用了之后也觉得很不错,那么推荐的人心里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高峰摆了摆手,打断汪伟的话:“现在暂时不要招人了,如果真的忙不过来,你和老大他们帮帮忙就行了。”
第50章 饿了么捷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