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仓那就是个没谱的东西,别听他的。”
腊月二十八,媒人过来商量迎亲的具体流程,娘家人这边能去多少人送亲,有几个孩子几个老人,需要来多少车接,准备多少红包,多少桌席面之类的问题,听林妈说了前两天宋家大伯的事,是这么说的。
这位媒人是丰收镇上粮库的主任,宋爸的铁哥们儿。不是这么扎实的关系,人家也不会大过年的这么大老远尽心尽力的跑。
对宋家的情况,那更是知道得清楚。
“得了,老哥哥老嫂子,你们也不是外人,这些事情,我就跟你们说了吧。你们可能也看出来了,老宋长得有点特殊,不像是咱们土生土长的国人。咱们小时候过的是啥日子就不用说了,都知道。
老宋是他爹妈捡回来的,不知道是随爹还是妈才长那样的。小时候村子里都排挤,前些年又因着那长相,村里人都远着他们。要不是因着这个,宋凛那孩子学上得那么好,老宋这些年到处做活也认识不少人,能一直在家种地吗?
他那弟弟宋宝山还行,没啥过份的。就是宋宝仓,好高骛远,嫉贤妒能,别人比他过得好没见他说啥,就是自家的兄弟,过得比他好,他就嫉妒得跟啥似的。
咱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个人过个人的日子,知道是啥人,少打交道呗,是吧?”
林爸林妈听他这么说,倒是没真没说啥。
如今的普遍情况就是这样,家里孩子都不少。
那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
孩子之间,总有些算计争抢什么的,为了一袋子苞米打仗升天的有的是。他们这么大岁数什么没见过呀。
恨人有笑人无的人,更多了。
至于说宋爸的身世,也不是啥稀奇事。早年建国前打仗那时候,孤儿多了去。这地界又是被鬼子占了很多年的地方,还有老毛子,省城都是鬼子建的,那会的商行街上,全是洋鬼子。
有外国血缘的孩子,太多了。还有一些不好说的原因,怀上的,都是有的。那种情况生下的孩子,十之八九都是扔了。
宋爸现在看着就是五官比一般的人立体一点,眼珠不是纯粹的黑,到这岁数,干的活多,风吹日晒的,脸又黑又糙,褶子也不少,就普通的老农样子。不细看,差别不太大。
林绣回想了一下宋凛的长相,还真没看出来有啥不同的。之前还以为他长得比一般人好看,是随了宋妈呢。原来还有混血的原因吗?
真神奇,七十年代东北的小村子里,她都能嫁到一个混血老公?这是什么奇妙的缘份?
不管怎么说吧,媒人也来了,事情也说清楚了。
婚事没有影响。
除了骂一句晦气,浪费了那一桌子菜,还能说啥。
聊正事呗。
“道离得远,又是大冬天的,路不好走。咱们就能简就简吧。家里她五个哥哥嫂子去,再加上她两个姐姐、姐夫。还有她舅家我三个侄子。
孩子带一个压轿的。老人呢就剩下我老妈儿一个,身体也不咋好,不跟着去折腾了。
等夏天天气好了,让绣接她姥儿去家里住一年半载都行啊,不在这一时里。
再有几个村里跟绣儿关系好的,代表一下就行了。按三十个人准备吧。”
林妈就算人数。
自家这边也办席了,送亲真用不上那么些人,大冬天的,路又远,太折腾了。
“老宋托朋友求
第25章 混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