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哪打三千斤去。地刚开出来,没有那么肥。我听你几个哥的意思,是想种杂粮。种大黄米、红小豆什么的,说是价好,也好卖。”
那肯定的,大黄米是包豆包的,红小豆做豆馅,日子宽裕的人家冬天谁不得冻点豆包啊。
“妈你这一说,我都馋豆包了。等回头跟我五哥说,可得给我留两袋子大黄米。种杂粮也挺好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粮食肯定好卖。”
虽然不明显,但是没有那些无意义的形式化的事情浪费时间,东北的地也确实多,老百姓还是奔着把日子过好的,化肥农药那些,也都认识到对收成确实有帮助了。不像是前几年,免费给发的化肥都不用,全都倒掉。
各方作用之下,产量还是有提高的。生产队上有结余,口粮足够,自留地里再种点杂粮蔬菜,够养点家禽的,去年就不怎么管了,今年很多人家都想着多养一点。鸡屁股银行开起来,这收入不就慢慢的有起色了嘛。
“吃吃吃,这么馋,也就是老五了,不嫌弃你。”
林妈怼闺女还怼上瘾了。
整理林绣带回来篮子,看着又是罐头又是油的,更是无语,“你咋没把家搬回来呢。有你这么当媳妇的吗?这不是败家吗?就你会怀孩子会生孩子?这是养娘娘呢?你几个嫂子要像你这样儿,我跟你爹现在得要饭去。”
林姥姥护着外孙女,“啥人啥命。她败家那是老宋家有东西给她败。你管人家怎么过日子干啥,一个人一个活法。你没那个命,还不许你闺女有那个命了?”
说完闺女,到底还是劝了林绣一句,“别给我买那些东西,浪费钱干啥。你姥还差那一口吃的呀?养孩子花钱的地方在后头呢,有钱攒着点儿,别这么乱花。”
是是是,“知道姥姥您出身富贵人家,什么好吃好用的都吃过用过。那还不许我表表孝心呀?我这不是有事儿求您嘛。”
啥事呀?
“等过了春耕不忙的时候,让我舅送您一趟,您去我家住几个月行吗?宋凛不在家,我婆婆有话说不出来,好些事我问她也看不明白她啥意思。您陪我到孩子生下来成吗?我自己在家,可想你了。”
本来还没有这个计划,还是看到姥姥,临时想起来的。
家里人口少,地方大,公公老不在家,婆婆沟通不方便,以后肚子大了,行动不方便,有个老太太陪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又不是供不起一个人的口粮。
“娘,我看你去也行,我这家里七事八事的,她生孩子伺候月子我肯定是去不了。你只当替我了。死丫崽子,先说好,你姥可不是去给你干活的,就给你做个伴,干活可不行。”
把林绣说得一头黑线,有多少活,得让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帮着干?
“得问问你舅妈的意思,老二媳妇也怀上了,十月的月子,我这一走,别让你舅妈觉得我顾着外孙女,不管孙媳妇。”
那不能,“我舅妈不是多事的人。再说,二嫂娘家妈得来伺候月子吧?生老大的时候不是住了半年才回?”
那老太太才是真跑闺女家躲清闲呢。舅舅家日子没那么紧,在刘家能吃饱,只看孩子还不用干活。老太太从闺女怀孕八个月就到家里住着准备伺候月子,月子坐完又给孩子看过百天。儿媳妇生孩子没人看,耽误挣工分,在家里打仗门都拆了,老太太才跟着儿子回家去。
&
第33章 宋家人是中了迷药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