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姥姥的身世在林绣看来,还是挺传奇的。
      她出身在清朝的亲王府里,后来老王爷跟着皇上逃到了东北,眼看着形势不好,早早的把家分了。家财散尽,下人也都放了身契,让各奔东西。
      姥姥自己说是管家的女儿,自小跟在嫡出的格格身边做一等丫鬟,之后全家一起出来逃难,跟着府上养马的马夫回了老家,也就是北城刘屯。还嫁给了马夫的儿子,就是林绣姥爷。
      姥姥会的很多,说是跟在格格身边一起学的。知道很多御膳的秘方,但是自己却不会做。刺绣的功夫很好,懂好几种绣法。还会打各种牌,叶子牌,麻将什么的都懂。看上去,吃喝玩乐的各个方面,都很熟悉并且擅长。
      但要是干活,动手能力,是真的不行。一辈子都是只干些精细活。
      原身的记忆里,她很小的时候,姥姥的哥哥,就是管家的儿子还活着呢。她们叫大姥爷。大姥爷特别气派,还会功夫,讲话很大声,特别爱跟村里的孩子讲古,讲京城里什么样儿,讲盛京什么样,讲新京什么样,还有王府里的吃穿用度什么的。
      那时候人人都羡慕的地主家的日子,在大姥爷眼里,什么都不是,特别瞧不上。
      但是从来没听大姥爷讲过姥姥的事,现在再回想,话里话外的,也没听出来他还有妹妹的样子。倒是提过府里格格的排场,也没说自己有妹妹在格格身边伺候。
      而且,他对姥姥的态度其实也挺奇怪的。
      说有多好吧?不像,平时都不怎么来往。
      可要说不好呢?也不是。谁想欺负姥姥一家,他都是要拼命的。
      就连姥爷,林绣都觉得,对姥姥的态度,又敬又怕的多,并不是一般的夫妻那种说不出来却又存在的默契。但是姥爷对姥姥很好,在最苦的年代,都没让姥姥入社干过农活。
      早年靠着绣花的手艺,也能挣些零花钱,后来日子都过得不好,绣得起花的人家也不多了。
      林妈和舅舅也长大了,洗衣做饭都是他们姐弟做,姥姥也是不做的。
      在这样的动荡的年代里,也算是养尊处优的过了一辈子。
      多神奇呀。
      林绣其实早就发现了,姥姥坐卧起居,言行举止,都那么优雅,有气质。小小的村庄土屋,也能让人有王府别院的错觉。
      她也不是要人伺候什么的,都是自己。林绣觉得她自己带着现代人的记忆,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什么的,已经挺讲究的了。但是跟姥姥那种不经意的贵气比起来,还差着远呢。
      更厉害的是,她有让人不自觉的敬畏的气场,又有能让人觉得亲和的能力。
      村里的老太太们,听说林绣的姥姥来家了,都过来串门子,唠嗑。
      林绣就观察,平时吵吵闹闹你一句我一句,嘴里还时不时来上点粗鄙的口头禅的大婶大娘们,讲话都文气起来。围着姥姥,在一起讲古,说得也不全是桃色绯闻了。
      “你这个饼,要想烙得酥脆,和面的时候和一半凉水一半热水,一斤面七两水。醒好了,先抹上一层油,再擀成饼,两面刷油之后烙,才好。”
      端午节,公公出门干活半个月,才回家。林绣决定改善一下伙食,烙饼。姥姥就教她呢。
      菜园子里的青菜能吃了,林绣第一件事是给宋凛做小菜寄去学校。
      “你把那些配菜,辣椒大蒜葱花的放完,用热油浇一下。菜更好吃,保存时间还长。不是非得把什么菜都做成咸菜才能保存的,放那么些盐,?死个人。这么大的菜园子,菜也吃不完,不用那么个省法。”
      好吧,照着她老人家说的,做出来的小菜确实好吃。
   &n

第35章 科学的价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