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秋菜还没有收,备料的事情都是姜大胖的。
林绣又到县城看房子。
省城的房她已经不管了,市场和院子收的租,全让姥姥安排。
林家几个哥哥家的孩子这学期都接到省城上学去了。
林大嫂那人吧,用起公婆来那是真的不含糊,但是她也能堵上别人的嘴,不让人挑出来理。
他家两个孩子是在省城上学了。
但是人家不心疼钱,花钱雇了她亲姨当保姆,过去给老人孩子们做饭加洗洗涮涮的,四个孩子三个老人,别的不干,只管做饭洗衣服,对于那一辈的人来说,根本不算是重活儿。
那婶子不知道多乐意。
又不是外人,还尽心。
孩子们也都大了,年纪最小的,二哥家的老大,都十岁了。完全能自理。
学校出门转两条街就是。
实际上林妈林爸就是每天接送一下孩子上下学,还当是散步遛弯了。
不爱动的时候,孩子自己跟同学一起,也能回。
再就是林爸骑着那三轮车,每天早上去早市买菜。
别的都不用管。
白天没事的时候,家里有人看家了。
林爸就骑着三轮车带着姥姥和林妈出门逛去。
姥姥的眼光很毒,哪里有大学,中学,哪里有政府机关家属院,哪里是商业中心,人家心里明明白白的,哪里的地方更值钱,也看得清楚。
这个之前在林绣家住的时候,祖孙俩就聊过,林绣结合着后世的记忆,也提过自己的看法,对姥姥也是的启发的。
所以那些租金,全都让姥姥帮着买成了院子。再接着往出租。或者是简单的收拾一下,土房换新房,或是住宅改门市的,都是老太太看着安排的。
她只管指挥,具体是林爸去办。
林爸那个性子,干活行,出门办事是真费劲。
林妈身子又弱,不能在外面跑。
后来干脆就让林舅舅老两口也搬过来算了。
要按林绣的意思,其实哥哥们也可以搬省城,特别是大哥二哥两家,在家也是种地,大嫂开那小卖部,去省城生意肯定更好的,还能照看孩子,多好的事儿。
又不像三哥四哥家里都是上班的人,舍不得那个班。五哥养猪厂越干越大,也走不了。
但人家不听啊,就舍不得家里的那点地,觉得啥也没有地把稳。
手里那些,在省城有新建的市场的时候,买一两个门市,按月收租,不愁吃穿,人爱就很满足。
这就是没办法的事了。
大姐家的孩子也在省城给林爸林妈送过去了,两口子每周都得往省城去一趟,米面油,菜蛋肉的不少送。
他们到是想往省城搬,大姐夫那个开车的临时工也不干了,专门在家跟表弟两个开货车。
但是家里有老人,他哥哥家又困难,老人跟着他们还能享点福。老头儿身体不好,瘫在炕上,进城不方便。只能这么耗着,在村里住,他哥嫂没钱但是出力,每天给老人擦洗啥的,人家两口子早晚都过
第69章 五万块买一两千平的院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