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李屯这一年的春节,最热闹的事情就是,关于曲美云在京城的二三事。
她人本来就能说,再加上一点点夸张,大部分连镇都没有出的村民们,真是跟听天书一样的。
冬天了,林绣家的电视不能放在外面放了。
在屋里,挤不下那么多人,只有一些老人时常过来追剧。
年轻人都在厂里忙呢。
年前的时候,塑封机安上,咸菜都快卖疯了。
终于是走出省界南下出省了。
厂子里的工人,天天加班加点的干,都供不上卖的。每天来厂里等着拉货的货车没有十辆也有八辆。
后来干脆三班倒。
接上电灯了,打着灯,夜里也不耽误切菜。
干吧。
别切到手就行。
工人本来要求两班倒。
林绣怕他们太累太困,干活分心,受伤,也是麻烦事。
坚持三班倒着干。
反正人是不缺的。
油坊屯的壮劳力,差不多都在厂里了。
三李屯一多半的人也都想法子挤进厂了。
谁不羡慕曲美云,谁又不想成为第二个曲美云呢。
一个个的,都不知道怎么表现好。
前后屯的人,也有特别能干的被招进来的。
照着这个趋势,明年咸菜厂是秘然要扩建的。
同时,在厂里做的人,也都有数了。
还利用这几个月挣了本钱,明年是必然要大量的种菜的。
因着来往的司机多,那生意一直不怎么样的小饭店,生意也好起来了。
等着装货的司机,顺便都在饭店里吃饭了。
人嘛,都有个从众心里,公路也是越来越繁华,过往的客车越来越多,看到这里的饭店前面院子停的车多,下意识的就为认为饭菜好吃,会想来尝试一下。
那饭菜也确实是好吃的。
宋二嫂现在全面接手了饭店的后厨,她是林绣几个妯娌里做饭最好吃的,尤其烙饼炖鱼,一绝。她老家是宋姑姑那个屯的,当初也是姑姑给保的媒,靠着江边,会做鱼很正常了。
四嫂主管着厂里的食堂。
李红霞管着饭店和食堂的采买。
都不干看着,没有脱产干部,干活的时候都要上手的。
饭店红火起来了,鸡鸭鱼肉也都带着好卖了。
屯子里的养殖户不愁有东相卖不出去了。
宋姑姑家的表弟,每两天就得来送一趟鱼。
林绣不是抠门的老板,工人们干活儿辛苦,她在伙食上向来大方。
顿顿都有肉。
不是鱼,就是猪肉。
粉条都是从老粉坊成车的往回买。
米面油也是一车一车的拉。
这来来往往的,路过的地方能看不到?
很快的,别说镇上了,大半个县城的人都知道,丰收镇的三李屯出了一个咸菜厂,那咸菜卖得,一天拉出去好几车。好几百的工人,吃的都是大米白面,成车的往厂里拉。
工资给的还高,比城里公家那些发不全工资的厂子开得多多了。
一传十,十传百的。
过了年,上门找活干的人,差点把厂子门都挤破。
宋家就甭说了,到家里来串门的,络绎不绝。
好些个人,进门就论亲戚,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亲戚也能找过来了。
最神奇的是,宋爸过生日,本来一家人谁也没想着大办,还没到五十呢,办啥办呀。林绣也打算好亲自下厨,给老头做一顿生日大餐就好。<
第76章 一般般,一般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