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们都那么捧场了,不回去看看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转天林绣就到公司点了个卯。
员工们也真的如宋凛所说,一个个的,格外乖巧。
也确实有看见她,就溜墙根儿走的,让人忍俊不禁。
她一个后勤部门管班车调度的,能犯多大的错?怕成这样。
到了顶楼办公室,许久没来公司了。肯定要给在家的高层们开个会的。聊一聊近期的运营,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她处理的事情,再给大家发发福利,中午添两个菜啥的。
做的全是吉祥物该做的事儿。
日常的运营宋凛看着呢,还有职业的经理人管着。每周还都有人跟她送报表,公司的经营情况她很了解的。
做这些,根本就是搞形式。
企业做大了,这些都是必然的。
林绣这也不是特例。
企业文化,该搞还是得搞。
都说老板的气质决定一个公司的气质,宋凛死活不出这个头,非把林绣捧在前面,做形象代言人,也做吉祥物,那她能怎么办呢,接受呗。
这些日子,在西湖边儿,林绣也不是只每天喝喝茶看看书搞搞美食无所事事的,她也有好好的在想公司日后的发展。
跟韩国的贸易,还能再做十几年,也就没啥利可图的。倒是宋凛开发出的三辣出口可能还不会受多大影响。独门的生意,总是会好做一点。
跟日本更不用说,上辈子她上大学的时候,就赶上两三回抵制日货,相关的店铺,损失不是一点半点。往后可以做,但不能做主流了。最多算是补充业务。
欧美东南亚,情况也就是那么回事,能挣钱,但挣不了大钱了。
这个大钱,是指在锦绣的体量上考虑的。
要想挣大钱,还得是在国内。
国内的市场才是最大的。
自家是做咸菜起家,这个得接着做,稳住质量,保持住市场份额,稳住发展的速度,步大别跨太大,问题不大。
原书里,原身能靠连锁饺子馆给女儿挣下百亿遗产,那饺子馆,她也能做,现在底子厚,做的肯定会更好。没理由放过。
还有,连锁超市,做成品牌,至少在电商大行其道之前,还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衣食住行,衣和食还是小头,行的话,已经开始在一二线城市铺4s店了,也在入股可以入股的车厂,零件厂。只要汽车市场起飞,这一块的蛋糕,她必然能分到。
大头当然还是在住上。
房地产,不只是盖房子,还有相关产业呢,建材,机械等等,都很有赚头。哪怕是十五年之后,行业下行,但只是脚踏实地,不贷款,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好好做,做出口碑,不图挣快钱,那也一样大有可为。
锦绣集团到了今天这个份上,她和宋凛两个,真不缺钱了。钱这东西,多少是多?反正他们现有的,肯定是够花的,挣快钱,没有那个需要了。
不如好好做,跟老干妈学习,不贷款,不上市,脚踏实地,挺好的。
再就是电子产品的市场,十年内,做电子产品,或者投资电子产品相关的厂家,是好机会。
网络这一块,林绣不是很想参与,或者换句话说,不打算直接参与了。只看找过
第125章 带资进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