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繁华的庙会落下帷幕。
      一切似乎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各人依旧按部就班地生活着,那晚崔献玉和沈遗琅的畅谈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
      只有在去崔父院子里给崔父请安时才会看到崔献玉,崔父也喜欢拉着崔献玉听他说别的地方的趣事,毕竟一辈子生活在内宅的男子是没有机会接触那些的。
      沈遗琅碰巧碰着崔献玉也在的时候,也会饶有兴致地坐下来听一会。
      她意悠悠地想,若这儿不是女尊世界,抑或是个女尊男也贵的世界,崔献玉不去行商了,做个说书人也不错。
      想着弯了弯嘴角,要让一身气派的献玉表弟拿着扇子、醒木去干说书的活,想来他也是不愿意的。
      ……
      燕信咳了咳,提醒沈遗琅自己进来了。
      沈遗琅看到燕信手里拿着一叠文章,不由侧目,接过来,“书舍掌事送来的?”
      燕信点点头,应了声是,他话不多,只是送上东西便站立一旁。
      沈遗琅拿着文章先是大致的扫了一遍,这是那几位折桂的热门人选平时所写就的文章,裴曦、白和品、李灵致,最后便是木喻。
      木喻的文章是沈遗琅要求掌事的一起收来的,排在李灵致之后,木喻之前的人数不少,只不过这木喻来自北地,实在叫沈遗琅添了几分好奇。
      上次等在书舍却没等到,人未见,先见文章也不错。
      粗粗看了一遍之后,确实是裴女郎的文章最为出彩,寄情于利通府,手法大开大阖,颇见气势,若是笔力不足,断写不出这样的文采斐然的词句来,用词精妙,句也通透,夸一句行云流水都略显不足,毫无阻塞之感,不能赞一词,虽是作她在利通府时的所见所闻,但实为暗赞当下朝廷清明。
      不论别的,这的确是历年朝上那帮考官最喜欢的文章一类。
      沈遗琅捏着手里薄薄的两张纸,细细思量起来。燕信并不打扰,他轻轻走到燎炉旁边,持着炭夹拨了下炉里的炭,感觉屋里的温度又升了起来,他才退回一旁,等着在沈遗琅需要的时候做些什么。
      沈遗琅正沉思着,无知无觉,抑或者说,早就习惯了身后有这么一个人,难说,温柔之人便不凉薄。
      燕信并不觉得,沈遗琅什么都可以不做,他只是看着沈遗琅就觉得满足,心里仿佛被填了棉花,满满的,再装不进其他。
      尽管时有泛酸,但如云泥,又怎好奢求。
      ……
      永度河流向望江,这利通府便连通着永度河的主干,位于望江以南,这个世界的江南地区。
      也算是靠水吃水,大宗的货物靠马车运送显然不现实,而船舶运输量却大。利通府作为南北水上运输的枢纽,商路通畅与各地互通有无,市场很是繁荣。
      因此那地的百姓很是殷富。
      不仅如此,利通府气候湿润,土地肥润,四季如春,它的农业商业较之别处更是来的昌盛繁荣。
      裴曦来自利通府,地灵出人杰,倒也不为过。
      只是再看屈居她之下的另外两位,说实话,文章不错,但叫沈遗琅看来,也只是不出错而已,也可能是看了裴女郎的,珠玉在前了。
      倒不是她托大,只是这样的文章毫无灵气可言,但倒也说得过去,中规中矩并无不好。
      况且也不止考文章策论,虽说文章占大头,但是经算,地理经注乃至历史甚至对一些地区灾害的治理方法以后都要考上一些。
      人各有长处。
      这样想着,沈遗琅也不再细琢磨那两篇文,只看这最后一份。
   

第72章 锦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