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奈的是,楚星河对于营救计划也是一知半解。
她只知道岳云把江湖兄弟安插进了大理寺,可是至于是谁,她也无从知晓。
加上那狱卒隗顺对自己的特殊照顾,岳飞也断定,至少三股势力的目标是自己。
然而除了这些拼凑的信息,和两具尸体之外,自己手中更没有指证秦桧等人的证据。
思量再三,他还是决定暂时不提秦桧。
“启禀官家,逃出大理寺实非臣所愿,所以,臣冒死前来请罪,请勿怪罪于大理寺诸位同僚!”
赵构终于缓和过来,扭头看到岳飞如此谨小慎微,他稍稍放下心,不着痕迹地往龙榻里面挪了挪,手伸到了枕下。
“如何为他们开罪,你倒是说说看!”
他打了个手势,示意岳飞起来说话。
“官家,臣之逆子,请交给臣处置,只需让臣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送达,他一定会竭尽所能守住汴京。
然后,臣便回大理寺狱……还望官家对臣之涉案尽快启动审理程序!”
闻言,赵构哼了一声,从枕下拿出一本奏折,递到岳飞眼前,“你也看看。”
奏折内容简短,丝毫未提及与岳家军相关的只言片语,但是结合赵构的态度,这奏折却令岳飞隐隐担忧。
那夜岳云双膝跪地,把自己如何篡改十二道金字诏令对他坦白交代过,至于这封递送给张宪的,却只字未提。
难道这起命案,另有蹊跷?
“朕也希望这事与你无关……”
赵构有些心虚道,“实不相瞒,当日朕听秦桧所奏,的确生了退兵之意!唯恐你看到诏令后不服调遣,所以才写明递给张宪。”
他瞥了一眼岳飞,停顿须臾,道:“第二日,你的请援折子递到了勤政殿,朕本想立即遣杨沂中北上支援……可是,嗯……”
“可是,万俟?l进言,杨大人若离开临安,皇宫大内守卫空虚,臣在外,收复城池无数,若拥兵自重,后果不堪设想……还不如与金人议和,以保平安?”
岳飞声音越说越小,虽然是问话,但语气中却尽是不容置疑的肯定。
“是,的确如此!朕左思右想,便连夜下了十二道班师诏令,想直接递发与你。”
说到此处,赵构嘴角勾起,“未经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
这寥寥数字,代表着什么,岳飞岂会不知!
在大宋,任何诏令,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没有经过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下议,都是不可施行的。
在中央集权达到鼎盛的朝代,这是一项对皇权的特殊约束。
“官家……”岳飞捏着奏折的手,微微颤抖,“臣竟不知官家要背负这许多!”
赵构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那日朝堂,秦桧抓住这一点弹劾与你,你可知朕也很是为难。
他的手……终究还是触及到了各个角落,无处不在!”
末尾四字,赵构几乎是从牙缝里硬生生挤出来的,愤恨中带着些许的无奈。
在岳飞不解的目光中,赵构弯腰,从靴中抽出一把匕首,
第158章 言出肺腑,意在汴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