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章 帝仓颉臣服,初见羲和[2/2页]

女儿官播留言:快把我爸拷走 我是混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观众数量突破了五万,弹幕也是又一次的炸开了锅。
      【等等,我以为我看的传统历史,你现在告诉我是灵气复苏?】
      【用着最为简陋的武器,破旧的装备,打着最狠的仗,这要是丢到大禹时代,还不平推三苗族啊!】
      【黄帝的人,都这么猛了,那九次吊打黄帝的蚩尤,还不日天?】
      【呵呵,这就是郭楠,意淫功夫天下第一,真下头】
      【还一蹦三米高呢,平时叫你们让个座都撞瞎】
      【我就看看你们怎么跳,反正已举报,看官方什么时候收拾你们咯】
      【都不用想,这个时代肯定会出现像那个变态女儿的角色】
      【再次重申一遍,下头男必死!】
      【……】
      看着弹幕,林然然心中微动。
      她回想起了当初看到的那一幕。
      在外面叱咤风云,人人敬佩的青年,无论是山岳,还是洪水,都没能让其掉泪。
      可在娇弱的女娇面前。
      青年哭了。
      哭得无比的伤心,还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对于他们这些看客来说。
      这只是一场游戏。
      可对于白鱼来说明显意义不一般。
      “难道,真的像是那篇报道说的,女娇只是某种象征?还是,世间真的有这么一个女子?”
      林然然胡思乱想期间。
      青年的手下,已经完成了对战场的切割,而青年自己,也来到了帝仓颉的面前。
      高傲的帝仓颉,到底还是低下了头颅。
      他对青年,是万分的恭敬。
      “我臣服,并不是臣服于有熊氏,而是臣服于身为有?氏首领的你。”
      “如果你愿意,我愿带领族人,助你一起征战天下!”
      在有熊氏勇士的见证下。
      青年没有给出回应,而是默然的转身离开。
      有熊氏的勇士们,也没多言,直接将帝仓颉捆住,牵在队伍最后方。
      待到青年带领勇士们回归时。
      有熊氏的族人们,献上了最为热烈的欢呼之声!
      庆功宴上,更是摆上了唯有祭天时,才会奉上的美食!
      这一日。
      青年的名号,响彻有熊氏,也在仓颉氏回荡不已!
      但也因此。
      不少人都劝谏英武的男子,要求惩戒青年。
      青年不仅违背命令,改道冒险进攻仓颉氏,更是在帝仓颉臣服后,没有第一时间拒绝帝仓颉,明显有不臣之心!
      面对这些劝谏。
      英武男子统统呵斥,并勒令不许再提,更是留言。
      “有?氏跟有熊氏联姻六百年之久。”
      “白鱼更是同我姬邦卉一起成长于龙门,玩耍于姬水,愿意加入有熊氏,壮大有熊氏的力量。”
      “你们说这话,难道是要我们自断臂膀吗?”
      声声话语,震耳发聩。
      让那些人都羞愧的低下了脑袋。
      直播间的观众们,却是从中嗅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特别是从阿景直播时,就开始追的观众,更是提取出了关键信息。
      【有?氏?读书大佬好像介绍过,跟成?有关系来着】
      【重点是龙门啊!当初大禹跟白鱼治水的关键转折点就是龙门山,启更是因为龙门山,而将白鱼记载为应龙】
      【友情提示,黄帝的姬姓,就是取自姬水,而姬水,大概就在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新郑】
      【我丢,几个时代串联起来了?先是定鼎九州时代,现在又是一扫六合时代?】
      【……】
      观众讨论的热闹,剧情则是有条不紊的发展着。
      庆功宴结束。
      姬邦卉在有熊氏族人的呼声下,准备前去接收仓颉氏的领土。
      但出发前。
      他是特意将青年带上,让青年跟自己一起乘坐象征着绝对尊贵身份的辕车!
      这份荣耀。
      让所有人都动容!
      终于。
      有熊氏领袖姬邦卉站在了青年曾经站立过的地方,接受着仓颉氏族人的拥戴!
      青年的名字,取代了仓颉氏的祭坛,永久的留在了仓颉氏族地最为显眼的位置!
      不过。
      好景不长。
      因为仓颉氏被拿下,神农氏炎帝震怒,准备发兵攻打有熊氏,以捍卫自己的威严。
      就在有熊氏上下都因此不安时。
      前线又传来消息。
      帝蚩尤,趁此机会,联合东夷少昊氏、炎帝魁隗氏,共同讨伐神农氏!
      领兵出征者,名羲和!
      青年便在此时,自告奋勇,只领三人,前去探查情况!
      当青年辛苦跋涉,到达战场时,居然一下就遇见羲和带人冲锋陷阵。
      当看到羲和的面庞时。
      直播间所有的观众,都是无比愕然!

第41章 帝仓颉臣服,初见羲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