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庆十九年。
顾舟和杨修远跟着一个商队,终于在大年三十这天赶到了京城。
这年两人都参加了秋闱,并一同中举。
上辈子杨修远并没有考上,这辈子有了顾舟的指点,虽然排名比较靠后,杨修远还是顺利考上了。
两人来到京城,是准备参加来年的春闱。
因为商队在路上遇到了一些麻烦,两人原本是预计腊月到的,结果硬是拖到了大年三十才到。
官驿早已为进京的学子们安排了住的地方,顾舟和杨修远拿着通行证,顺利住进了客栈。
顾舟洗下一身风尘之后,时间就到了晚上。
他去打开门,发现外面站着的是杨修远,还有店小二。
店小二手中拿着托盘,笑嘻嘻说:“掌柜的知道您二位举人刚到,特地准备了酒席。恰好又是过年,就送给你们品尝,一分钱不收。”
片刻后坐在房间,看着满桌的珍馐,杨修远咂舌:“这京城人真是好客。”
吃到半晌,杨修远瞥了一眼顾舟,突然开口:“今日是大年三十,不是说姜家人就在京城,你要不要去探望一下?”
跟顾舟混了一年多,在官学里几乎同吃同住,杨修远早就把曾经的想法抛弃了。
刚中秀才的时候,他以为顾舟十分痛恨姜家人,如今有了功名,怕是不会回到姜家了。或许会跟姜家老死不相往来。
但是后来他发现他错了,顾舟分明对姜家人心心念念,或者说是对那位姜家大小姐心心念念。
他不止一次的看着顾舟拿着姜平乐的那枚印信发呆。
还有从姜家带出来的东西,笔墨纸砚瓶瓶罐罐乱七八糟的,他宝贝的跟什么似的,现如今还带在身边呢!
杨修远只能微微叹气。
只是他也不懂,为什么顾舟始终不跟姜家人联系,还死不承认。
姜平乐从厨房将年夜饭菜端出来,姜夫人看到后,连忙上去帮忙:“平乐,娘和容姨来就行,你坐好。”
一年多以前姜家从安南县带过来的,其中一对夫妻就是容叔和容姨,还有两个护院小林和小卫。到了京城后,姜老爷买了一处院子,因为京城地皮贵,他们买的院子并不算大。
随后又碰到了在京城做生意的苏州府人,是姜老爷的熟人。
姜老爷听说苏州府的丝绸在京城特别受欢迎,就一合计开了一家绸缎庄子。
如今店铺刚开了大半年,姜家人在京城也算是稳定了下来。
年夜饭时除了姜家一家三口,还有容叔和容姨,小林和小卫。倒也是其乐融融一片。
吃完饭后,姜平乐站在院子里,抬眸看着院落上方的弦月。
月光清冷,姜平乐身上的衣服穿的不多,忍不住瑟缩了一下。一回头就看到姜夫人给她拿了件斗篷过来,埋怨道:“出来都不知道加件衣裳。”
将斗篷的带子系好后,姜夫人看着自己女儿问:“平乐,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年一过,你就十七了。也该成亲了。”
姜平乐动了动唇,低声开口:“娘,像咱们这样不好吗?等过个三五年,咱们就回安南县。”
&nb
第139章 破茧(1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