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在长安并没有停留太久,不到一天时间,他等到了后续赶来的黑骑,就快马加鞭赶往汉中。
汉中通往剑阁的官道上。
李恪率领黑骑等待着。
一支刀枪林立押送粮食的队伍出现。
“大哥来了。”魏叔玉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他们在等从金城运来的粮食。
进入汉中后已经等了三天。
没有粮食,他们根本无法去益州,去了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看着长长的运粮队伍,众人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陇右军府那边很给李恪这个面子,对待这件事情的办事效率很高。
这个距离,这个时代,三天已经是极限了,如果陇右方面不上心的话,拖拖拉拉走个十天半月送来,也根本无法以此追究责任。
“末将奉将军之命,来为殿下送粮,总计五万石,请殿下点验。”
押运队伍抵近,一校尉策马出来,在李恪前面翻身下马大声说道:“将军吩咐末将,接下来末将随殿下入蜀,听从殿下调遣。”
“多谢。”李恪感谢道,陇右军府上下的情谊,李恪没的说。
李恪与校尉交谈几句后,吩咐道:“出发!”
长长的赈灾队伍启动,像一条长龙一般,沿着官道往剑阁方向而去。
李泰策马伴随李恪身边,担忧道:“皇兄,五万石粮食听着是不少了,可差太远了,据我了解,益州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循环的能力,百万张嘴等着吃饭呢。”
“关陇系把粮食攥在手里,就等着你开口,他们乘机坐地起价呢。”
魏叔玉冷笑着替李恪回答道:“大哥会让他们的粮食烂在手中的!”
他现在已经知道大哥的全部计划,他觉得可行。
长安。
李恪从汉中等到陇右送来的粮食,启程入蜀的消息,一天后经大散关、武功县传入长安。
太子府。
侯君集最后一个放下信报,冷笑说道:“这位恪殿下倒是好骨气,离开长安,都没有向我们求援。”
“幼稚!”温彦博冷笑道:“五万石粮食在益州,那就是一把米洒在了大海,连个浪花也打不起来。”
“裴承先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没有至少三倍的价格,他别想得到一粒米!”
“同时我们也跟江南士族打好招呼了,他们也会跟我们一起抬高粮价,这一次就教一教这位吴王怎么做人!”
李承乾坐在一边默默听着。
这一次他算是见识了士族的整个运作过程。
身为近距离的旁观者,李承乾感到害怕。
士族运转起来展现出的力量让他害怕,太可怕了,士族预测灾情可能发生就开始给李恪布置这个局。
在这过程中,李恪提出了抗灾十策,朝廷三令五申。
可这又能怎么样?
益州百姓还不是十分乐观的,以一个‘较高的价格将粮食卖给益州和关陇士族吗?
关中也一样,只是在关中,毕竟是皇帝眼皮子地下,士族做的还不是特别出格。
只要能挺过秋收,百姓勉强度日,纵使有流民,也不会成为恶化致益州一般。
但是可以肯定,百姓想要度过这个灾荒年,他们手中的积蓄都要被掏空。
并州那边还算可以,并州系士族也乘机在赚昧良心钱,不过并州系的动作不敢太大。
对此,李承乾也知道原因。
并州系现在与关陇系为敌,并州一旦乱的太厉害,关陇系就敢把黑锅扣在并州系身上。
某种程度来说,并州系的操作程度,是以往士族割百姓草最常用的手段。
割的不会太狠,程度控制的很好。
关陇系雍州损失太惨,加上从一开始就在精心准备挖这个坑给李恪,所以做的十分狠。
当初士族用这种办法对付过杨广。
现在是杨广的外孙。
李恪的处境让李承乾心中高兴之余,又对以舅舅为首的关陇士族感到害怕。
……
雍州。
姑臧李氏府中。
“李老,用我们手中的粮食换一成的份额,我们不亏。”
“可是我们怎么跟关中士族交代,吴王这分明就是在分化我们跟关中的关系。”
“哼,交代什么,关中这次不也没有给我们分享一丝利益吗!”
“对,之前我们陇右的士族也有损失,宰辅他们这一次带我们一起了嘛?”
……
一直眯着眼的李行之,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不由无奈叹了口气:吴王真的是洞若观火,他算准了陇右士族一定会答应的。
他不由的开始思考李恪说过的另外一番话。
士族阶层的自救革新。
当时李恪对他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真的没有去认真对待,即便他愿意与李恪为善,可李恪口中的自救革新,最后把士族削成百姓。
这不是笑话吗?
但现在他不能不认真去思考这件事情。
李行之拄着拐杖缓缓起身,争吵议论声瞬间消失,大家都看向他。
“你们的议论老朽也听了好一会儿,从你们的议论中不难看出,大家都是倾向跟吴王合作的。”
“既然要合作,就希望大家把各家的粮食尽全力拿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位吴王满意,这泛河西走廊经济区,才有我们陇右士族的一杯羹。”
“不行!”这时李行密忽然闯进来,大声说道:“这样会得罪关中士族的,你们想过后果吗?”
“你们不能这样做!”
“关中士族把我们丢到一边有没有想过后果?”
“对,再说了,我们陇右士族的粮食拿出来,也不可能彻底解决益州的情况,最多只是关中士族少赚钱罢了。”
“凭什么好处都要关中士族得了去。”
……
李行密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击。
李行密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局面,狠狠点头,愤怒道:“你们会后悔的!”话罢,怒而转身离开。
李行之注意这个兄弟离开,微微皱眉,紧接着吩咐道:“既然决定了,那就去准备吧,府衙那边,岑大人还等着我们的消息,老夫先去见一见岑大人。”
“一切都听李老的。”
……
李恪在五天后,进入剑阁。
当他登上如临大敌的剑阁城头
第173章:杀人立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