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到了,若他登上了帝位,还是留不住她,再次亏欠了她,自己会如何?
曾经那段黯淡无光的日子,他最渴望的就是妻子的陪伴,可妻子听不到他的呼唤。
眼下妻子在身旁,要再次眼睁睁看着她凋零吗?
回想那段日子,其实他对皇位的渴望已然没那样深了,唯一痛恨的就是兄弟的背叛,皇阿玛的无情,唯一的遗憾是对不住妻子,对不住他们的儿子。
他还要为此不顾一切吗?
仇报了,他还要做什么?那个位子真那样好吗?
四弟在那个位子兢兢业业十几年,又得到了什么?
也许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利让人着迷,更不甘心比不得太子,但死过一次,仿佛也不重要了,支撑着他的是恨意,不甘心,还有珍惜失而复得的妻子。
他不甘心皇阿玛对太子太过疼爱,看不到他的付出,恨皇阿玛轻易就把他圈禁,不念父子之情。
到头来,皇阿玛还是把太子看的比他更重一些,复立了太子,却再未想起他。
从头到尾看重他,在意他的只有额娘和他的妻子。
现在他是否还要继续?
直亲王闭上眼,心道,皇阿玛,儿子就看您这次是否还狠得下心,若狠不下心,儿子就念一次父子之情。
若依旧那般,儿子也不欠您了。
……
康熙找诚亲王聊过后,心情明显好多了。
他对宝珠道:“老三是有些缺点,但本性还是好的,友爱兄弟,这次吃了亏,往后长了记性也是好的。”
宝珠放心了,“那皇上打算如何?要放了诚亲王吗?”
康熙沉默,许久,道:“放了老三,那老大呢?都是朕的儿子,任何一个犯了错,朕都心痛。老大……朕曾对他期望甚高,果真是他做的,朕没理由不惩治。但朕不希望朕的儿子再为了皇位自相残杀,也不希望朕的儿子一个个身陷囹圄。枉朕教导他们孔孟之道,却教成了这般,养不教,父之过,是朕没教好他们,责任在朕。太子,八阿哥就罢了,老大,老三,朕不希望他们再如此,朕想给他们一次机会。”
宝珠很意外。
两个都不计较了?那太子那儿如何?
她以为康熙还会借着这个机会放了太子,要想放出太子,总要有一个人被圈禁。
宝珠试探,“皇上信魇镇之说吗?”
她是不信的,一个人的行为怎会是一个死物决定的?不过是有心人陷害的手段。
康熙摇头,“朕并不信,前有汉武帝因巫蛊,致太子刘据之死,在朕看来,这些都是荒诞无稽的。朕不会重蹈覆辙,此事就当是个误会。”
误会?
这要怎么说成是误会?宝珠都觉得荒诞,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一场误会,只会说康熙袒护亲子。
朝上还有太子的同党,肯定
第276章 坦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