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官虽然薪水较高,但是权利不大,捞钱的方法肯定没有文官那么多。呼延庆现在确实有些囊中羞涩,待马政走后,他又转回来找到李则。
看着李则疑惑的眼神,他凑到跟前低声说道,“公子可还要购买船只?”
李则当然要,而且是越多越好,闻言大笑道,“那是自然,本公子巡海怎能就孤零零几艘船,最少也得一支威风凛凛的船队。”
“怎么?呼延指挥还有船只卖我?”
呼延庆一喜,点头道,“有,有,不过那些船型制不一,这价格方面.....”
李则一挥手,豪气冲天道,“千料客舟我出一万两一艘。”
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船就叫“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中舱分为四室。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上施栏?J〔shǔn吮〕(即栏杆),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
宋朝造船业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千料客舟跟本不算什么,李则接着说道,“两千料以上我出二万两。”说着,他压低声音道,“本公子喜欢最好的东西,如果你能弄来神舟,我可以出十万两一艘。”
宋神宗派使节去高丽,命“明州造万斛船二只”。宋徽宗时出使高丽,又造了两艘更大的海船,号为“神舟”。
“神舟之长阔高大、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客舟”。如按长、深、阔各三倍于客舟计算,其容积和载重应为二千料船的二十七倍。
在当时,真成了“超冠今古”的庞然大物,“巍如山搬,浮动波上,锦帆鹤首,屈服蛟螭”。高丽人聚集海岸,观看远航的友好使船,“倾国耸观”,“欢呼嘉叹”。
呼延庆只当他是个败家子儿,也不管那么多,只是急着在心里计算,千料客舟他手中不少,而且制作简单。
算材料仅用千余两,转手就是将近十倍利润,就算加上打通关节,利益分配,也最少能赚五千两。
至于人工。那些工匠的身份卑贱,给口饭吃就行,如果待遇好点,随便发点钱就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
至于大船和“神舟”,如此高的利润还怕没人敢干吗?到时候自己做个中介,既能讨好上官,又能赚大把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里,他拍着胸脯道,“没问题,公子您就准备好银子吧,我回去就送船过来。”
李则笑眯眯地道,“恩,钱不是问题,金银管够,交易物资也行。食盐,东珠,古玩字画,珠宝金玉应有尽有,得叔父看重,东京城内皇室宝库可被我搬回来大半呢。”
呼延庆闻言更是激动,对啊,我可以拉粮食物资运过来先赚一笔,然后将大部分船留下,再拉些值钱物件回去又是一笔,想到这里,李则在他眼里变成了一尊闪闪发光的财神爷。
两人又将细节商量了半天,比如李则就提议,那些船工和水手也可以留下来嘛,既能保密,又能节省回程时船只的空间,能运送更多值钱东西。
当然他也不会让朋友吃亏,可以按照一人三两给予一定的劳务费,这样大家两不吃亏......
呼延庆连连点头称是,只觉得这个金国小公子真是体贴无比,如果不是自己身份太低不敢高攀,简直就要斩个鸡头和他拜把子。
一番长谈后,呼延庆晕乎乎的被李则送出门外,带着即将升官发财的美好愿景回到驿馆,估计今晚又要兴奋难眠。
............
和这几个工具人依依惜别后,李则看着他们留下来的三艘大船笑得合不拢嘴。
有了它们,旅顺对外交通终于可以打通,再不用缩在家里玩单机,自己发明的不少特产也能卖个好价钱。
转过头,他对那些被留下来的船工水手说道,“你们也不用害怕,留下来对你们来说是件好事,在这里,只要你们老实肯干,就一定能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
这点肯定不是问题,宋朝官营手工业属非自由资本主义性质。也就是强制劳动,随意剥削。
这些人的身份比较复杂。有配隶的犯人,他们身份最卑贱,“昼则重役,夜则??,无有出期”。
有厢军,招兵时“有手艺者试验,改刺充工匠”
第66章 买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