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惊讶,我做过的比这还厚的评估报告都有。”
沈老教授看着王思瑶和小吴老师惊讶的神情,淡定地对小吴老师说道。
“根据这次的调查分析,我认为将来云上村可以重点打造‘柴胡这张名片,将云上村打造成‘柴胡之乡。”沈老教授继续说道。
“真的吗?真是太感谢您了。”王思瑶激动地感谢道。
“先别着急感谢我,要感谢就感谢云上村这块宝地吧。柴胡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云上村的大部分地区都符合柴胡的生长条件。此外,柴胡春秋二季均可采挖,生长周期比较短,经济效益比较高。”
沈教授一一向王思瑶讲解道。
“那柴胡的前期投入成本高吗?如果比较高的话,我担心村民们不会考虑种植柴胡的。”
王思瑶担忧地问道。
“实不相瞒,前期肯定是要投入一定的成本的,这也是我比较担心的一点儿。但是种植柴胡的收益是要远远高出成本的,所以,王队长还需要你多做做村民们的工作。”
沈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
“思瑶,我觉得可以这样,你可以先回去询问下村民们的意见,有想种植柴胡的,咱们积极欢迎,如果不愿意种植咱们也不强求。但是我觉得村里面的村领导和党员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村里面的这一部分人应该积极地去种植柴胡。等到他们种植柴胡真正的挣到了很多钱,村民们自然而然地就跟风种植了。”
小吴老师对王思瑶提出来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不错,我感觉小吴老师的建议不错,我感觉前期可以先这样做。这一次我把我的学生都带过来,就是想在云上村培养一批掌握柴胡种植技术的村民。等到我们走后,再让这一批掌握技术的村民指导没有掌握技术的村民进行种植。这也算是村民们之间的互帮互助吧,先富带后富,也有利于良好的村风的建设。”
沈老教授很认同小吴老师的建议,对小吴老师的建议进行了肯定。
“我也认为这样是可行的,一会儿我回去给大家伙商量一下就立马开始行动。”王思瑶也肯定了小吴老师的建议。
“对了,这次的评估报告可不只是就得出来了这一个结论。还有就是,我对云上村农业未来的规划是发展立体农业。首先是农业生产结构的立体化。以云上村为例,山顶种植什么,山腰种植什么,山脚种植什么,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改变以前那种无论是在山的哪个位置都种植粮食的情况。其次,农村经济关系的立体化。在开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下,等到时机成熟了,我们还需要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通俗点儿来说就是要做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以及技术甚至是农业贷款的一条龙服务。最后就是农村管理体制的立体化,要建立起来分工协作、多层次的管理体制,提高效率。”
沈老教授滔滔不绝地说道。
“沈教授,我看这样吧,我想请您去村委会给大家伙好好讲讲,不仅给扶贫队的工作人员
第29章 沈教授的评估报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