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章 被弹劾了[1/2页]

大唐改造者 木山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累了一夜,陆浩然第二天理所当然的睡过头了。
      “相公,起床了,该去上班了。”李秀宁在陆浩然耳边轻声的说着。
      陆浩然听到李秀宁的说话声,眼睛也没睁开,
      “唔……不去了……不去了……”
      说完,他翻了个身趴在床上又继续睡。
      李秀宁见状,就回头跟小环对试了一眼,两人都无奈的笑了笑。
      “小环,你去把食物放在锅里热着,别凉了,等相公起来的时候他就会吃了。”
      “嗯,我这就去。”
      ……
      在陆浩然继续呼呼大睡的时候,此时太极宫里的朝堂之上,李世民正在跟一群大臣们在上早朝。
      古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古人对早晨还是比较重视的。普通的老百姓一般很早就起床去干活了,俗话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描述的就是这个情况。除了老百姓之外,那些王公大臣们也会起得很早,他们要早早的起床去上早朝。
      根据唐诗中的记载,唐朝的早朝应该是比较早的。李贺的《官街鼓》中就说:\"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唐书》中也说“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由此可知唐朝大概在凌晨四五点左右上朝。而在这个平行世界的唐朝,按照规定,皇上一般得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早上五到七点左右。所以李世民每天必须得起个大早,因为五六点钟就要上班,所以李世民必须在五六点之前就得起床。而大臣们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的三到五点左右。
      此时,李世民坐在大殿之上,像往常一样听大臣们各种上奏发言。
      “诸位,今天可有什么事要奏?”
      “皇上,臣有本奏!”
      一位白胡子官员站了出来。
      “什么事?”李世民问。
      “皇上,最近长安城来了一股难民,现在都集中在城东区域,城东的官府处置不了,此事还请皇上定夺!”
      “这有什么好定夺的,有难民你们就安置呀!给他们找地方住,然后设置粥棚,给他们施粥!”
      “皇上,我们已经这么做了,但是难民太多了!我们的地方不够,而且官府的存粮也不多,管不完!”
      听到这里,李世民也皱了皱眉,想了想,他又开口道,
      “这事我知道了,回头我会派人去处理。”
      “还有什么别的事吗?”
      “皇上,南方诸地官员发来奏报,说最近南方闹了洪灾!”
      “洪灾?”
      想了想,李世民开口问道,
      “城东的难民不会就是因为洪灾才来的吧?”
      “正是!”
      “行了,我知道了,这两个事回头我放一起处理。”
      “谢皇上!”
      “大家还有没有点什么好消息要跟我说的?喜报,有没有喜报?”
      “皇上,有喜报!”
      这时一个胖乎乎的官员站了出来。
      “哦?什么喜报?说来听听!”
      一上来就听了两个坏消息,李世民现在需要一个好消息来缓缓,就算是那种大鹏得绝症时听到的好消息也行!
      “皇上,长安城今年的牛犊出生率提高了,等这批牛犊长成之后,我们就有更多的耕牛了!”
      听胖大臣这么说,李世民心想,陆浩然的拖拉机都造出来了,我还要耕牛干嘛?你这消息就是个鸡肋!不过鸡肋就鸡肋吧,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个好消息,至少以后有牛肉吃了不是!想了想,李世民就笑着说道,
      “这个消息不错,以后再接再厉,争取多造点小牛出来!”
      “是,皇上!”
      “大家还有什么事儿吗,没有的话就退朝吧。”
      “皇上,臣有本奏!”就在李世民准备让刘喜喊退朝的时候,一个官员站出来说道。
      李世民闻声一看,发现说话的人正是上次反对陆浩然娶秀宁公主的王氏族人,王书全。
      “你有啥事儿?”
      “皇上,臣要弹劾大唐皇家科技局局长陆浩然!”
      弹劾陆浩然?陆浩然怎么了?李世民一听也来了兴趣。
      要知道,李世民现在可是非常重视陆浩然,简直把他当成了大熊猫一样对待。不仅派了刑风去保护他,平时还让士兵去陆浩然家周围站岗,生怕他出半点差错。当然了,李世民这么做除了保护陆浩然之外,还有一些监视的意思在里面。从帝王的角度来说,对于有能耐的人,如果不能为我所用的话,就必定为我所杀!因为这样的人如果变成敌人的话,将会成为很大的威胁!这也不能怪李世民心狠,只要是皇帝基本都会这样想。如果皇帝没有这样的觉悟的话,那他的皇位也坐不长。
      根据刑风和士兵们的汇报,陆浩然平时既不得罪人,也不拉帮结派,而且也从来没有干涉过朝堂之事。他平时也就是在皇宫和科技局还有家里这三个地方走动,连妓院都没去过,这样的好男人,能惹什么事?
      这么想着,李世民就开口问道,
      “你要弹劾陆局长什么?”
      “我要弹劾他不来上早朝!根据我朝律令,正三品的官员必须得上早朝,陆浩然是正三品,但他从来没上过早朝!”
      李世民一听,心说,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儿呢,不就是不上早朝吗!不来就不来呗,有什么大不了的!人家每天不来上早朝也照样为大唐发光发热,你们这群嘴强王者天天来上朝,从来没缺过班,但是又为大唐做了什么?这一对比,真是高下立见。不过心里这么想,李世民也不能明着说出来。只见他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说,
      “行,我知道了,明天我通知他上班。”
      “还有什么别的事吗,没有就散会吧!”
      见李世民一点也没有责怪陆浩然的意思,王书全心中也很疑惑,不过李世民都已经这么说了,他也没法多说什么。
      然后随着刘喜喊了一声“退朝”之后,众人就都离开了大殿。
      离开太极殿之后,长孙无忌并没有立刻回家,他去拜访了他的妹妹,也就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乃是唐朝的一代贤后,她的名字在历史资料里并没有记载,不知道叫啥(ps:笔者在此就不给她胡乱取名了!)。她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长孙无忌的同母妹。长孙皇后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长孙皇后曾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还亲自勉慰诸将士,李世民即位后13天就册封了她为皇后。在后位时,她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并且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因病逝于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长孙皇后写过《女则》这本书三十卷,不过后来失传了,现代社会里已经看不到了。现代社会能找到的也就只有长孙皇后写的《春游曲》一首。《女则》与《女诫》是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却常常因书名相近的缘故被很多人混淆。《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的一部评论集,宋朝以后这本书就失传了。《女诫》是教女人三从四德的,两本书根本不一样。
      到了长孙皇后那儿之后,长孙无忌就对她一番行礼。虽然长孙皇后是长孙无忌的妹妹,但是她毕竟是皇后,代表的是皇家,所以长孙无忌得给皇后行礼。
      “哥哥今天怎么来我这儿了?”
      “皇后娘娘,我是为了冲儿和丽质公主的事情来的。”
      长孙皇后一听,有些不理解,
      “丽质和冲儿怎么了?”
      “是这样的,最近冲儿不知从哪儿听说了一些消息,说丽质公主最近常常跟大唐皇家科技局的局长走的很近,不知道皇后娘娘知不知道这事?”
      长孙皇后听到这里,也理解了长孙无忌此次的来意。对于皇家和长孙家来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两家将会通过李丽质和长孙冲来进行政治联姻,以此来稳固两家的政治关系。而现在李丽质跟别的男人混在一起,长孙无忌心中就起疑了,他在怀疑李丽质的行为可能是受到皇上指使的。
      想了想,长孙皇后心说,看来自己的哥哥今天是来试探皇家的意思的。弄明白了长孙无忌的来意之后,长孙皇后笑了笑,然后开口道,
      “哥哥不必担心,丽质的行为皇上跟我都不知情。”
      听长孙皇后怎么说,长孙无忌心里立刻松了口气,只要李丽质的行为不是受了皇家的授意,那就没事!
      “不过你说的科技局局长,是不是前两天娶了秀宁的那个陆浩然?”
      “正是他!”
      “哦~……”
      陆浩然这个名字长孙皇后最近已经听了不止一遍了,李世民经常跟她说陆浩然的事,李丽质也有提过他,甚至昨天连李承乾都说了陆浩然的事,而且李承乾今天早上一起床就跑去了那个什么科技局。所以陆浩然现在已经成功的引起了长孙皇后的注意。
      “哥哥,陆浩然不是我们的敌人,你不用太过担心

第16章 被弹劾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