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卖车,首先要定位好客户,其次是要做好宣传。
一辆车卖十万两银子,这么高的价格也只有长安城的那些富人们能负担的起。陆浩然打算办一次车展,然后请长安城的那些有钱人来参观体验。以李渊李承乾还有李泰他们对待汽车的喜爱态度来看,其他人如果见识了汽车应该也会对汽车十分感兴趣才对,他们大概率会愿意购买。
李泰作为皇子,认识的富家公子哥肯定很多,而且以李泰魏王的身份,让他去对那些公子哥们进行宣传,效果肯定也好,所以陆浩然让刑风去把李泰请来是为了让李泰帮他做宣传。当然了,陆浩然并不光指望李泰一个人,他也会让刑风再去调查调查长安城比较有名的富家大户,到时候也会请那些大户人家的人前来观看车展。
陆浩然吩咐了李雁鸿他们,让他们先制造五辆拖拉机出来,等车展举办完之后,看大家对汽车的预定情况,到时候再决定接下来要继续制造多少拖拉机,这样也能防止汽车做的太多卖不出去。
而陆浩然要请李承乾过来,主要原因还是想让李承乾来给他当个免费的帮手,因为接下来他要开发新车了,需要人帮忙。陆浩然要开发的新车当然不是前边他跟李雁鸿商量的那种新车,而且内燃机汽车!
现在工人们掌握的汽车制造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冶炼厂造出的钢材质量也非常过关,所以现在是时候开始研发内燃机了!而且这些天陆浩然已经开腻了蒸汽机引擎的汽车了,每次启动汽车的时候都要等上半天,点火,烧水,非常的不方便,而且开车的过程中还要时不时给汽车添加柴火,麻烦!而内燃机就不会有这些缺点,随时用随时启动,即使只是短时间不用的话也可以熄火,能节省燃料,不用担心再启动会很麻烦。
不过要想制作内燃机,需要先解决一些主要的问题,比如燃料问题,还有内燃机内部的点火方案。
汽油,柴油,天然气等等,这些在现代社会里常见的燃料唐朝社会中一样都没有。陆浩然也没有去做过石油开采与分馏的工作,所以没法拿这些东西当燃料。现在唯一有可能作为燃料的东西就只有酒精了!酿酒作坊蒸馏出来的高浓度酒精还是可以试试的。虽然烈酒很贵,用酒精做燃料比较浪费,但是现在陆浩然只是暂时用酒精来当作汽车的燃料而已,等以后石油开采出来之后,到那时候就有汽油了。
确定好了燃料之后,接着要考虑的就是内燃机的点火方案了。
现代社会汽车所使用的内燃机主要有柴油机和汽油机两种。汽油机是靠火花塞点火,而柴油机则是靠直接压缩空气提升温度点火。火花塞现在肯定是没有了,而且陆浩然也没有去做一个火花塞出来的想法,所以只能用柴油机的那种点火方法了,不使用火花塞,直接压缩空气提高温度点火。柴油机可以用摇把手摇启动,不过现代的大部分汽车都靠电动机来带动启动了,摇把使用的比较少了。不过以陆浩然现在的情况来说,使用摇把启动内燃机还是最合适的。
柴油机内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这么几步,先后分别是,进气,压缩,喷油,爆炸做功,排气,整个过程活塞循环运动了两次,并且柴油机启动以后后边也都会按照这个过程循环,这也就是四冲程内燃机。
柴油的燃点大概是220摄氏度,而纯酒精的燃点是12摄氏度。所以如果柴油能靠压缩空气点燃的话,那酒精也能用这个办法来点燃。不过酒精容易挥发吸水,浓度有时候会变低。酒精在其体积分数大于60%的时候是可以被直接点燃的,而浓度60%的酒精其燃点为22.75摄氏度,浓度80%的酒精其燃点为19摄氏度,这些都远小于柴油的220摄氏度燃点。酿酒作坊里靠蒸馏方式获取的酒精,其体积分数最高可以达到95%,完全可以直接点燃。而且只要保存得当的话,酒精也不会吸水太多,其浓度一般都能保证大于60%,所以用酒精作为燃料是可以的。想想现代社会里的那些七十多度的白酒,那根本就是一瓶瓶的燃料。
除了燃料和点火方案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润滑油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那种机油唐朝肯定也是没有的,而且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陆浩然也做不出那东西,所以只能考虑用蓖麻油。蓖麻油作为一种天然的机油,效果还是不错的,并且陆浩然前边已经在蒸汽机上试用过这种润滑油,效果还行。
当然了,即使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现在要想量产内燃机汽车也是不可能的,主要还是因为缺燃料,以现在的情况来说,用酒精做为燃料其成本还是有点高,陆浩然只打算先弄一辆内燃机汽车自己开,这还是可以的。
本来陆浩然想让李雁鸿和他一起开发新的内燃机,李雁鸿的技术水平是工匠里边最高的,但是制造那批要卖的拖拉机这事需要有一个人来带领,其他人水平都有些不够,只能让李雁鸿来带领大家,所以陆浩然就没征用李雁鸿。陆浩然打算叫来李承乾,然后再抽出几个其他的工匠来,让他们一起来帮自己。李承乾这些天靠着兴趣当老师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其技术水平也不下于李雁鸿,所以陆浩然就想到了他。
现在刑风还没有带来李承乾和李泰,所以陆浩然此时先去了自己的办公室构思内燃机的设计方案。需要好好想想内燃机的高压喷油(酒精)装置如何实现,画出设计图,还要计算各项数据。等内燃机被做出来之后,还要去做实验,测出每次点火可以使用的酒精的数量范围,确定内燃机能正常工作时燃料喷嘴的最低给油量和最高给油量。任务比较多,陆浩然没有等待,他拿起纸笔就开始做设计。
……
刑风来到皇宫,去了李承乾的宫殿,此时李承乾正在上课。没错,他在好好学习!
历史上,在李承乾断腿之前,李世民对李承乾还是比较喜爱的。为了教育好李承乾,李世民派了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魏征等人去悉心辅佐和教导他,希望他能成材。而此时,李承乾就正跟着孔颖达在上课。
孔颖达也是一个挺厉害的人物。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人(今河北省衡水市)。唐初经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孔子第三十一世孙。
史书记载孔颖达勤奋好学,师从大儒刘焯,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朝大业初年,选为“明经”进士,授河内郡博士,候补太学助教。唐朝建立后,成为秦王府学士。贞观年间,历任国子博士、给事中、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参与修订五礼,编纂《隋书》。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授国子祭酒、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上护军,受封曲阜县公。奉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孔颖达去世,终年七十五,获赠太常卿,谥号为宪,陪葬于昭陵。
此时,在给李承乾讲完了一段学习内容之后,孔颖达就开口询问,
“承乾啊,这些你都明白了吗?”
古人讲究个天地君亲师,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古人来说老师那就跟爹似的。所以此时孔颖达敢直接叫李承乾的名字,而不是叫他“太子殿下”。
“老师,您讲的我已经明白了。”李承乾回答。
“嗯,不错!”听李承乾这么说,孔颖达满意的点了点头。
但是李承乾接着又说道,
“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
“什么问题?”
“我们天天学这些孔孟之道史书经义有什么用呢?”
听李承乾这么问,孔颖达顿时皱起了眉头,孔颖达作为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他对孔子的儒家之道自然是推崇的。
&n
第33章 内燃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