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父母一脸诧异,于婉赶紧解释了新的干燥方法。
看到芦席上的草药被烘得焦黄,夫妻俩也顾不得身上的雨水,围着灶台看。
范氏掀起芦席一角,看看下面的柴火又摸摸芦席,“温度高了,这和秋冬季节烘萝卜干差不多呀,也能烘草药吗?但是萝卜水分大,温度比这还高一点。这主要是叶子,根也没多少水分,温度肯定不能这么高。而且,得要用炭火,小火慢烤,均匀散热,柴火不行的。”
听到范氏这样说,于婉眸色顿亮,“你们先换衣服,不能冻着了,我来重新准备。”
“可是从哪弄木炭来?”于妙意有所指,刚才于婉拿木柴,她倒是想到了木炭,但不敢拿呀!
对于城镇人来说,木炭可能是好东西,因为要花钱买。而对于山沟里的于小圩来说,只要花时间就行了。漫山遍野都是树,山里还有几个公共的小土窑洞。每到秋末冬初,家家户户都会去山里砍柴,轮流烧炭。只要你有时间,想烧多少都没问题。
院子里牛棚一角,还架着满满的木炭,那是去年冬取暖时留下的,在这里木炭并不值钱。可是,宋氏会给她们烧吗?
“你们去拿,我换了衣服就去和你奶商量,哪年的木炭不是我去山里烧的,还不能用了?再说大不了雨停了,我去烧一窑还给她。”于海似乎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毕竟挣钱也有后屋的份。
范氏也匆忙换好衣服,带领几个孩子忙开了。她还特意把木炭撒了一点水,说可以降低温度延长燃烧时间。又在灶台最上面用手背试了试温度,说把灶台再加高一点。
等一切忙好后,看见于海沉着脸进屋。
“爸爸,奶奶不给烧木炭吗?”于婉试探问,按理应该不会,因为大不了她们可以去借别人家的,天晴了再烧一窑出来。
“给烧,只是......”于海又咽下了想说的话。
“只是要钱吗?多少。”于婉脱口而出。
“你奶说,这柴火也是好不容易烧出来的,当时也耽误了几天去砖厂里打工,家里也有损失,这么多也不按斤称重了,10块钱随便用。”于海越说声音越低,说到最后似乎都张不开口了。
“10块钱!抢钱吗?”母女几人异口同声说道。
这让于海脸色更沉,眼睛也不敢看向她们,能有什么办法,谁让他摊上这样一个娘呢?
于婉也真想不用她的,10块钱可以去村里买更多。可是时间紧迫,外面又下雨,哪能折腾,只好点头答应了。
让姐妹仨盯好灶台,于海夫妇赶紧去吃口饭。看这天气,下午也下不了地,正好帮忙烘干草药。
吃完饭,范氏过来把草药翻面。到目前为止,草药呈现出越来越干的迹象,而且颜色未变,很是鲜绿好看。
所有人都轻舒一口气,脸上愁云殆尽。可没一会,新问题就出现了。
在哪大量烘干呢?即使把外屋家具挪到里屋,也就能放下一张芦席大小。还有好几筐呀,而且也不知道这雨要下几天,说不定傍晚又有村民送草药来。
虽然大伯、二叔家都有闲置的房子,可是,
第二十四章 化解危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