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九月中下旬,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秋收了。昨天,于婉借口说请假回来秋收,今天自然一早起来,跟着于海夫妇割稻子去了。
于妙看于婉请假在家秋收,她也让人带去假条,一起下地去了。
秋天,总给人不同的感受。有人悲秋天的萧条落漠,有人叹秋天的黄叶纷飞,还有人怜悯深秋偶尔落单的孤雁南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于婉爱秋天,爱它的浑厚,更爱它的硕果累累!
田野里,秋高气爽,到处瓜果飘香。
微风吹来,裹挟着稻花芬芳,在金色海洋般的稻田里掀起波浪,一簇簇稻杆儿就像穿着金色礼服的贵妇般,在风中翩翩起舞。
远处的山坡似乎也和稻田在比美,画起了浓妆,披起了彩衣,有深绿,有火红,有金黄,还有暗黄,绚丽多姿。
田地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还有孩子们嬉闹的声音。
于婉心情甚好,她和于妙拿着镰刀挥舞起来,虽然动作不够利落,可比插秧技术好点。
这边割,那边爷爷于志文就用牛拉板车将稻谷一车车往回拉,拉到自家门口打谷场铺开晒,打谷场昨天傍晚就扫干净了。
中午依旧在田里就着热水吃点干娘,吃完饭的短暂休息,成了田野里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时间。
稻田里到处都是肥肥的蚂蚱和螳螂,孩子们最喜欢捉来玩,比比谁的更大。特别是螳螂,抓来放在空地上,看螳螂打架,围成一圈拍手鼓劲,猜猜哪只是最终赢家。
或者一行人窜到附近山坡找野果吃,红的或紫的小野果,吃得牙齿和满嘴都是乌黑,一群人相互指着对方嘴巴哈哈大笑。
又或是几人偷偷钻到周围玉米地里,拔起几根玉米棒就跑,躲到山坡上架起小木柴就烤起来,被烟呛得满脸灰扑扑的,然后完全忘记割稻谷这件事了,最后被大人们拿着扁担撵回田里干活了。
总之,秋季的田野里,孩子们总能找到各种有趣的事情玩。
接下来就是打稻谷了,家家户户门前的打谷场,全部铺满了稻谷,就连村口公共打谷场也铺满了。
整个村庄都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里,孩子们不顾稻秸秆的刺痒,在上面不停翻滚打闹着,得大人拿着扫帚追打才肯出来。
于小圩比较穷,多数家庭打稻谷用的都是传统方法,牛拉滚子压稻谷。条件好的人家,就用拖拉机头带着滚子压稻谷,这样速度快也不累人。
滚子,是一种用石头做成的大圆柱体,两头中间都有槽口,用来套上木制牵引工具。再将牵引工具连接到牛或者拖拉机头,就可以拖着滚子在地下滚动,利用滚子自身重量给稻谷,小麦等脱粒。
于家自然没有好条件,用的是传统方法脱粒的。
爷爷于志文用牛拉着滚子,顺着铺好的稻谷上转圈。压几遍以后,一家人开始用羊叉翻一遍,翻得时候要注意抖动稻秸秆几下,将滚子压掉的稻粒抖落下来。然后再用滚子压,再翻。如此几番,直到秸秆上稻粒全无,叉开全部稻秸秆,将底层稻粒堆放起来。再铺好第二场,接着压。
等所有稻谷全部压完以后,场地就空出来了,开始铺晒稻谷。铺晒期间要经常翻面,保证每粒稻谷都晒透阳光。
稻谷干透后,傍晚就开始顺着风向,用特制的木锹扬稻谷了。用力铲起一锹,往空中扬起,风将稻谷掺杂的碎秸秆、灰尘、小石子全部吹向一边,稻谷落在另一边。最后泾渭分明,干干净净的稻谷粒一堆,杂质另一堆。
干净的稻谷装入口袋,秋收重头戏基本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玉米、大豆、花生、红薯等旱地的收割了,旱地每家每户也不多,基本够家里吃,也不用赶天气,秋收的节奏不知不觉就变慢了。
在家忙了几
第四十一章 秋收的喜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