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苏悦吟起床时手腿都有点酸痛。
今天是工作日,她虽然留在家里,但也是要工作的。
她昨天和李教练说好了,每隔一天,从傍晚18点20点去练两个小时车,她觉得这样一个月下来,应该就能掌握了。
不是她狂,而是效率高。
现代大多人学车很苦,一是因为起早贪黑,时间都用在排队等候上了,有时候等半天,上车的时间都不到半小时,加起来能有一个小时都不错了。
二是因为对车这种机械的东西,有点下意识的畏手畏脚,放不开。
苏悦吟不一样,她的思维是古代的。
这看起来可比她骑马安全多了,不会勒伤手心,不会磨烂大腿内侧,更不会因为抓不稳而跌下马摔死,在硬壳子里包起来,舒适地就能开走,还不像赶车那么颠簸,多方便啊~
除却一开始有点紧张,后面四平八稳。
苏悦吟活动拉伸了一下,吃过早饭,她就在饭桌换上了新桌布,把工具箱和画纸拿出来,准备开工。
苏建民闲着无聊,他听苏悦吟说要画国画,自告奋勇地要替她“添香”,就像以前在宫里时一样。
对,就是真正的“添香”,被苏悦吟戏称“蓝袖添香”。
为此,还让苏悦吟给他买了添香的“工具”,苏悦吟拗不过他,就给买了。
现代熟悉的“焚香”方式,是点线香。
那种装在纸筒里、像挂面似的细细香棒,插一枝在香炉中,点燃香头,就有香烟从香棒上袅袅升起。
但是,“添香”里的香却不是这种线香,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者散末。
苏建民会的手艺繁杂,做香丸不难,苏悦吟买回来香料,他就各种搭配研磨制成了香丸。
苏悦吟还开玩笑说,苏建民这都可以去开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在琢磨副业的苏建民,顿时记在了心上,后来还真的将香丸生意做大了,当然,此为后话。
此刻他拿出一方矮桌,以及焚香必备的“炉瓶三事”——插有香匙、香箸的香瓶和一只小香炉。
将香炉至于矮桌,和膝盖齐平。
他先把特制的小块炭烧得透红,放入香炉中,然后用细香灰填埋。接着在香灰中戳了些孔,再放上些瓷片、银叶、金钱、或云母片制成“隔火板”,用于盛香。
最后用香匙从香瓶中取出一粒香丸放在隔火板上,借着炭火微薰,缓缓将香气散发出来。
袅袅白烟从香炉升起,空气中萦绕着淡淡的香气。
和香水一样,香丸也有独有的味道。
苏建民做的这款,完全考虑了苏悦吟在皇宫时的喜好,做的冷冽香。
苏悦吟微眯着眼,初嗅宛如来自高山之巅的清冷空气,与山间涌出的纯净清泉气息,前调略带香柠和橙花香,中调却带着清新的茶香,后调又沉淀为檀木香。
深深地吸了一口,是她喜欢的味道,连心思都随着静了下来。
果然焚香凝神,不无道理。
苏悦吟拿出框架图,将整个开发区对应规划的景点分成了四大块,也是她当初说过的四灵八卦中的四灵,苍龙、朱雀、白虎、玄武。
她准备按东南西北方位顺序来,先画苍龙,她先在心中一点一点将景描绘出来,再对苏建民调侃似的说了一句。
“蓝袖,可以继续你的表演了。”
苏建民乐呵呵的,有事做他就高兴。
墨是油烟墨,砚是端溪砚,没有买品质上好的,只买了中等的,完全够用了。
苏建民拿出装了蒸馏水的玻璃瓶,用滴管滴了两滴水在砚堂里。
因为是新墨,墨锭的边角比较硬朗,第一次研墨苏建民选了推磨法,反复来回,等墨锭稍微圆润,便改为圆圈研磨。
研墨很讲究姿势,苏建民虽然伤还没好,身板却挺得溜直,食指放在墨锭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锭两侧,墨身垂直,重按轻转,先慢后快,不急不躁。
研磨浓了之后,他便加了一勺水继续磨浓,墨汁渐渐多了起来,苏建民便将磨浓的墨汁用墨锭直接推到砚池之中,然后重复之前的动作。
苏悦吟要画的是彩墨山水画,是需要用到彩色的,其他颜色苏悦吟直接用买的成品墨汁,没让苏建民一点点磨。
万事具备,只欠下笔了。
说起来,来到这里之后,唯一画过的国画,还是面试时候的那张荷花图,现在已经被陆昀??裱起来,摆在自己的卧室了,当然,苏悦吟是不知道的。
这次可不像那一朵荷花,不需要太多的构图,而是宏大的场景,需要费心费神的。
她心中已经有了形,下笔娴熟,一点点在宣纸上勾
第58章 “蓝袖”添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