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九月九日,重阳节。
      刚下过雨,山路更不好走了,磨磨蹭蹭,直到近了黄昏,李家的车马才将将抵达小洼村。
      “这是哪位官家来了?这么排场!”地里的人放下手中的农活儿,疑惑地问道。
      小洼村穷困偏僻,不常见马车,今日竟一连来了五辆,还跟着数十个仆从。是以刚一进村,就引起注意。
      “你没听说呀!李家那小李公子刚中了举人!还是个解元!这是回来祭祖来了!”
      说话的人名唤赖家柱儿,平日里喜欢在各个村子间蹿,光棍儿一个,知道的八卦消息却不少,堪称小洼村的“百事通”。
      “哎呦!不得了啊!这李家真是烧了高香了,没出三代呢,又高中一个!”
      这人嘴上说着,心里却泛出几丝酸味儿来,这小洼村世世代代都耕地种田,唯独几十年前一个叫李盛的人自学成才考取了功名,在县城做了个小官,之后举家搬到了城里,偶尔才回来一趟。
      本来距离远了也就没个比较,心里也平衡些,没想到这李家几年前回来将祖宅整个重建了一番,二进的大宅子,要多气派有多气派,今年李盛的孙子又中了解元,还特意回乡祭祖,这不是存心刺挠人嘛!
      “还真是贵人回来了啊,李家以前还同我家还是亲戚呢,我家二蛋子也读了几年村塾了,等会儿去让小李公子请教一二,说不定也能考中呢!”
      自打几十年前李盛做了官儿之后,村里人见识到了读书的好处,也兴起让孩子们读书识字了,李盛念及乡友之情,为小洼村建起来一座村塾。
      只可惜这几十年来,再未有一个考中的,村塾也渐渐被冷落下来,只有几个孩子闲时去那里玩耍一番,零星识得几个字,村塾里的老先生也已年近古稀,人变得懒散了许多,正乐得没有人来。
      “得了吧姜婶子!你家同李家沾的哪门子亲?人家认不认识你都不知道呢!”方才的“百事通”一脸鄙夷。
      姜婶子脸一红,骂道“你知道什么!我亲妹子的婆母,可得唤李太爷一句表哥呢!”
      话音刚落,众人都笑起来,另一人也打趣道“别说亲不亲了,就算你家二蛋子是这李家的亲儿子,也不见得能教出来!”
      ......
      众人在田里议论纷纷,另一边,李家的车马已行至祖宅。
      李茂才搀扶着夫人先下了车,大公子李庭文及其妻刘秀芝从第二辆马车上下来,最后是李庭兰,迤迤然从第三辆马车下来,身材瘦削,姿态从容,一袭素色长袍,宛然一个温润公子。
      李家这两位公子,大公子李庭文不喜读书,打理着家中的几间铺子和庄子,去年刚成了亲,如今妻子秀芝已怀有身孕。
      二公子李庭兰倒是随了他已故的祖父,聪明灵慧,第一次参加乡试便得了头筹,只是身子骨弱,小病不断,亏得是要走仕途之路,只用提得起笔杆子,戴得动乌纱帽就行。
      一行人进了院内,这座二进的宅子是几年前李太爷临去之时吩咐重建的,从里到外皆是崭新的,但长期不住人难免有些荒凉,是以一开门,小厮丫鬟们便开始里里外外地扫洒收拾起来,待打扫干净,又将后两辆马车上的粮食细软等物搬到宅子里归置妥当。
      “茂才兄,许久未见

第1章 回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