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说李逵和郓哥走出库房,那黑大个一把搂过郓哥,傻笑着跟他称兄道弟。
      就说武亮独子一人在库房里盘算。
      248坛极品的美酒,该怎么分配。
      武亮心里很清楚,按照“五粮春秋”的品质,十斤装的一坛酒,足以卖出一百两银子!
      为什么?
      满城的外地客商,四处求购高粱红,运到东京汴梁,不到二两银子的一坛酒,起码能卖十两!
      而五粮春秋的品质,胜过高粱红不止十倍,卖一百两,绰绰有余。
      有人说,张大户买下潘金莲,也只花了八十两银子,还引起了轰动。
      你这一坛酒,就能卖一百两?比大美人还值钱?
      诶,还真是!
      为什么?因为受众不同!
      五粮春秋的受众群体,从来就不是普通老百姓。
      从它诞生的第一刻开始,这酒就是专供社会顶层人士的。
      一百两银子,够寻常人家吃喝几年,但对于北宋社会的顶层人士,就是那些大官,贪官来说,不算什么。
      并且,这还是五粮春秋进贡宋徽宗之前,一旦这种酒得到皇帝的认可,那身价,又是十倍、百倍地往上涨!
      同时,物以稀为贵!
      武亮目前,可是独家经营!
      替代品?
      没有!
      这是什么?这就是市场垄断,这就是市场定价权!
      现在整个阳谷县都疯了,四处都是托关系买酒、买肥皂的人,武亮完全可以把单价往上翻个五倍,只要有利润,那些客商一样会买。
      可武亮没有这么做,为什么?
      因为武亮不想压榨普通老百姓的钱,或者说,武亮要的,远远不止是钱那么简单!
      他就是要让北宋的客商,全部知道,山东有个阳谷县,阳谷县,有个武亮!
      至于这名头打出去有什么用,暂且按下不表。
      只说武亮盘算着,给柴进回信,得附送十坛贡酒。
      一来,柴进是自己的结拜大哥;二来,为了武亮的事,柴进也是鼎力相助,打点了关系。
      十坛酒作为谢礼,不过分!
      到了东京汴梁,见到柴皇城,也得送他十坛。
      这叔侄二人,不可厚此薄彼!
      进贡宋徽宗,得要一百坛。
      至于药酒,得泡一坛虎鞭酒,送给花花皇帝;再泡六坛虎骨酒,皇帝宋徽宗、太监杨简、太师蔡京、柴皇城、县老爷潘黄河、白袍师爷朱胜,一人一坛。
      有人说,怎么还有县太爷和师爷的份?
      这就是做人的讲究了。
      按理说,武亮在景阳冈上打死的大虫已经上交县衙,怎么处置都是人家县太爷说了算。
      东西已经是人家的东西了,你要,便给了你。但人得知恩图报,做事也要看得过去。
      县太爷把虎鞭虎骨都给你,然后你屁都不放一个,拿了就走?
      那叫不懂事。
      虎鞭只有一支,上贡给皇帝,县太爷不会说二话。可虎骨那么多,你武亮一块也不留给我,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面子上更是不好看。
      武亮明白这些,所以,潘老爷这次的待遇,可是跟当朝太师一模一样,蔡京蔡太师有的,您潘老爷一样有!
      凡是过手,都有份,这叫会做人!
      而且,武亮这次进京,除了为自己谋庇护,谋发展,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帮助县太爷潘黄河升官。
      那位又说,这怎么还帮他升官呢?
      咱们跟他非亲非故的!
      这又说到官商结合了。
第36章 权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