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聪明不过帝王,伶俐不过江湖。
宋徽宗明白,身边这些近臣不是些好东西,但作为帝王,他需要这些人。
特别是作为一个不务正业的帝王,他更需要这些人。
心中虽然对高俅起了疑心,但赵佶并没有显露出来。
只见他淡淡道:“依太尉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呀?”
“启禀圣上,此时应该加派大军,征讨武亮!”
“大军?”宋徽宗一笑,“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几个人?你要多少大军?十万大军攻打一个县?”
“额...”高俅正要解释。
宋徽宗挥了挥手,“太尉精忠报国,又掌管军权,便由你亲自挂帅,去征讨武亮吧!至于禁军,就不要随意动用了!”
“朕为你下一道圣旨,今日起,高唐州、郓州两地的兵马统归你高太尉调遣,二府之力平定一县之乱,没问题吧?”
看着宋徽宗灼灼的眼神,高俅磕头行礼,领旨谢恩。
高俅这边调兵遣将,准备出征。
武亮那边也没闲着。
自打决定了起兵,武亮就想着要把一个人拉回来。
于是这天傍晚,武亮独自一人,出现在郓州府衙外面。
小巷口,武亮神情坦然,似乎在等人。
不一会儿,一个小厮过来引着武亮走进旁边一间宅院。
这才见到,宅院的主人,正是白袍师爷朱胜。
一见到武亮,那朱胜苦笑着摇摇头,“兄弟啊兄弟,二百骑兵,那可是高太尉的禁军,你说拿下就拿下了,这事可不好办哪!”
武亮哈哈大笑,“哥哥,不好办就不办了吧!我今日来就是邀你同回阳谷县,不日,我就要起兵反了朝廷!”
“什么?”朱胜大惊,“这么快?!我还以为你扣下那两百匹马是无奈之举!”
武亮摆摆手,“我现在的兵力,打下郓州府,只要两日!”
说着,武亮便把阳谷县的新面貌向朱胜一一道来。
朱胜原本就知道,武亮的野心,不是一州一府。
两人早在阳谷县共事之时,就曾谈到过北宋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疾苦。
朱胜是支持武亮的,所以二人才结为管鲍之交。
一番长谈,天色渐晚。
朱胜听了武亮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心巨震。
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想法,没有皇帝,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
与之前所有的政权都不一样。
朱胜愣住了,“这种巨变,真的能行吗?”
武亮坚定地说道:“只要发动群众,就一定能行!”
当天夜里,朱胜随武亮返回阳谷县,正式加入武亮的共产主义阵营。
第三天,阳谷县的武装力量发兵造反。
第一战便是郓州府。
武亮的火枪骑兵,一日便横扫郓州大营。
铁蹄所到之处,降者活命,反抗即死。
凡是宋朝投降官员,需签署反宋声明,公开告示。
再送到思想学院进行共产主义学习。
武亮的步兵主要以班为单位,守住革命成果。
骑兵则发挥机动优势,攻城拔寨。
两天时间,郓州府下辖的六个县,全部投降。
反抗者都被击毙。
消息传来,坐在马车上的高太尉,差点没瘫下去。
自己手持圣旨,可以调动高唐州、郓州两个州府的兵力。
按理说,打他一个县城是绰绰有余,可没想到,自己还没赶到郓州府,整个郓州就已失守。
这武
第66章 空城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