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齐云昊也是聪明人,一低头,就想通了关节。
      武亮要护送的,肯定是个女人,否则为何要马车?
      于是立刻安排心腹伙计,套车以待。
      某种意义上来说,齐云昊早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了,他跟武亮更像是一种伙伴关系。
      武亮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由齐云昊供给。
      说起来,齐云昊是真的愿意跟武亮做买卖,为啥?
      一来是量大。北宋时期,根本没有工业生产,大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而武亮采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原材料的采购是家庭作坊的上百倍。
      过去,齐云昊的商队往往什么货都带一点,为的就是满足更多不同家庭作坊的需要。
      而自从成为了武亮的供应商,他的商队经常是单一货物满载而行。
      这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采购价格可以大幅压低,因为他要的量大啊!采购谈判的时候,“全包了”这三个字,就是最大的筹码。所有卖方都想着赶紧卖完,钱到手回家休息,你一口气全包了,人家自然愿意让一点。
      同时,有底气全包的客户,必须是大客户,而且,大客户还说了,咱们合作好了,往后都找你。这么多谈判的筹码,加上齐云昊本身也是生意精,所以生意是越发兴隆。
      第二,缩减周期。齐云昊过去走货,往往是绕圈走,为啥?有的货带的比较多,一个地区是销售不完的,他只能一路走,一路下货到不同的铺子,分散销售。
      现在跟武亮做生意,不用再下货那么麻烦,原产地到武亮指定的地方,专线直达!省时省力,而且,过去一个月走一趟,现在,一个月两趟,收入翻了一倍还不止。
      据说,齐云昊曾在家中酒醉后,搂着自己的小妾叹道,这辈子最成功的生意,就是跟武亮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当然,时运是一方面,齐掌柜的本身的商业素养,做人的仗义和尺度,也是武亮所欣赏的。
      齐云昊这个人,向来是言出必行,行则必果!
      说二十日后,五万斤棉花运到,那就是二十日运到,足斤足两!
      说十五日后,六万斤高粱送来,那就不可能只有五万斤。
      而且,当日武亮第一次进京,受到了齐云昊多次照拂,正是因为这份情义,武亮一直与他合作,也愿意给钱他挣。
      所以今日,武亮需要帮助了,二话不说,直奔长兴货栈!
      要说齐云昊真是个妙人,也不问武亮要护送谁,只是让伙计准备路上所需的干粮、清水。马车不要用货车,用夫人小姐所乘的那驾,记得打扫干净!
      这一番安排,让武亮暗暗挑起大拇哥,真是那句“伶俐不过江湖”啊!
      子夜时分,武亮骑着大青马,齐云昊的伙计赶着马车,二人溜溜达达往皇家别院而去。
      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城热闹繁华,是个不夜之都。
      这二人也不算显眼,快到地方了,武亮让那伙计把车停在小巷内,将大青马拴在车把上,独自一人,前往潇湘夜雨楼西边的小门。
      武亮缓缓走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防着禁军巡逻。
      到了门边,轻轻地两短一长,敲了三声门。
      “吱呀”一声轻响,门开了,韵儿悄悄探出头来,一见门外果然是武亮,登时把武亮让进门来。
      二人在园内穿行,不一会

第86章 金蝉脱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