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0章 去哈尔滨看雪[1/2页]

水浒:开局武松工业系统 别较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武亮命令部队严守燕云一线,要把近十万金兵困在宋国内陆。
      既然你们喜欢来,那就不要回去了。
      另一方面,林冲带领的骑兵一路往东北打,已经攻克了辽阳府。
      火器对于传统冷兵器的优势,是无法想象的。
      有句老话叫“一寸长一寸强”,讲的是马上作战,兵器越长越占优势。
      所以在很早的时候,骑兵的长矛、槊等武器都接近3米。
      后来游牧民族使用弯刀,因为他们的骑术实在是高超。
      那些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从记事起,就开始在马背上翻腾玩耍。
      长到十几岁时,各个马术娴熟,简直就是吃饭的手艺。
      两相比较,汉人的骑术就不够看了。
      汉人骑兵的对攻方式是兵器相击,而游牧民族根本不按这个规矩来。
      长矛戳过来,人家随意一俯身,在马上使个花活,就躲过去了。
      两马交错而过,三米多的长矛还没收回来,人家一把弯刀,贴身划出,汉人立刻摔下马来。
      所以汉族与游牧民族的马战中,吃了很大的亏。
      早在汉朝,名将击溃匈奴,多数是依靠计谋、奇袭等,真正说起来硬碰硬,比拼马战的本事,农耕文化的汉族是无法与游牧文化的匈奴相提并论的。
      然而此时,因为有了武亮。
      汉族的战斗力成为了当世的天花板。
      火器的超远射程,使得马战不再需要近身肉搏。
      骑兵的目标大,基本上就是活靶子,一瞄一个准。
      这种大亏,使得金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摸不着头脑。
      他们也曾尝试着用人海战术,铺天盖地的骑兵冲锋,想要快速近身。
      然而骑兵队友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前面一个人倒下了,后面那个人也会被动追尾。
      这是骑兵的天然劣势,并不是金兵能够改变的。
      即使是后世的二战中,骑兵也只能作为战略力量。
      在追击敌人、战略穿插上起到作用。
      大部分的骑兵在真正作战时,都是下马变成步兵,打完了再骑马追击或离开。
      但是反过来,武亮的骑兵则没有这样的束缚。
      因为早在阳谷县,武亮就提出了严格的控枪令,火枪作为最根本的核心机密,绝对不允许泄露出去。
      鲁智深一直将泄露枪械的案件作为头等案件侦破。
      是以直到现在,金兵也不知道武亮军队使用的到底是什么鸟铳。
      自然也没有跟对方同等的武器装备。
      没有了热兵器的威胁,武亮的骑兵如入无人之境,
      鸟铳这种东西,少量的金人也是听说过的,但是铳这种东西更多的是作为娱乐或者危急时刻防身用的。
      而且使用非常麻烦,每次击发之前,要专门上火药,还要拿铁锨小心塞好,再填充铁蛋。
      同时,威力也不是很大,也就几步远的距离,能够实现一击死人。
      再远一点,要么就是打不着,即使打着了,也不会置人于死地。
      为什么现在武亮的部队动不动就掏出类似鸟铳一样的东西,而且几乎是一击致命呢?
      同时,他们从来不用铁锨填充火药,抬起手就射,打完还能接着打!几乎没有停歇,这是什么情况?
      金兵自然不知道,大肚盒子炮这种原本是几百、上千年后才出现的东西。
      子弹将火药与弹头完美整合,使得用铁锨填充

第90章 去哈尔滨看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