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作为医学生,那么医院就是一个必须要去的地方,因为最终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医生的话,最终无论如何还是要进医院里面去的,大家学的东西再多,也都是为以后自己进医院工作打好基础和准备。
随着专业课越学越多,大家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去医院。
周寻觉得自己之前没怎么学专业课的时候都能去医院里面当志愿者,眼下学的东西也多了起来,去医院多看看似乎是一个合适的安排。
这也许也是导师制度的一些好处。
大家进医院看导师不再是逛一逛医院了,老师开始领着大家去不同的科室看看,并且介绍一下科室里面的主要日常工作也哪些。
不过方便起见大多数时候去的都是导师所在的科室。
其中有一位导师是儿科的医生,那天大家去找他的时候他正好需要出门诊。
于是安排大家穿着白大褂一起在门诊看他收治病人。
病人进来看见一大群穿着白大褂的人都觉得有些担心和意外。
这是还总是需要老师耐心地解释,“在带学生上课。”
不知道病人们都是什么样的想法,愿不愿意自己看病的时候被当成示教对象。
这也是有利有弊的吧,好处自然是能带学生的大多数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所以看病也许会有保障一些,老医生带年轻医生的时候都是把话说得尽量清楚,很多时候病人也能听到更多关于自己病情的信息。
但是坏处就是病人被当成一个“被研究者”来对待,难免让人感觉到有些不舒服。
儿科门诊其实是一个十分吵闹的地方,因为小孩是最不受控制的病人,加上本身就是因为生病才过来看医生,他们也很难保持乖巧。
所以周寻对于儿科门诊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混乱。
家长的声音,小孩哭闹的声音混在一起。
老师甚至需要戴着一个扩音器在说话。
眼下中国儿科医生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也许正是因为儿科医生工作繁琐,工作环境也有些恶劣。
“你们要是不打算考研,毕业了就留儿科,大医院还是缺人的。”这是老师的原话,因为常年招不到人所以医院自然会下降一些标准。
门口还有排成一条长龙似的病人,老师却还是抓着一点间隙就和同学们说一些以过来人的身份来告诉大家的话。
老师今天恐怕是没有时间单独再给大家讲课了,因为这些病人应该就会花掉他大部分的时间。所以大家在门诊跟了老师一会儿就自行回学校去了。
“怎么样?大家考研失败就来这边的儿科吧?”周寻觉得老师说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儿科很辛苦。”马拉觉得就光从这个门诊量来看都觉得压力山大。
“看上去是的。”儿科也并不是严璐的理想归宿。
“小孩儿太脆弱了。”黄山面对一个又一个接二连三的病人,也觉得有些吃不消,“而且他们太闹腾了,我现在脑子里面还在嗡嗡嗡地回响。”
潘帅居然不以为然,“做什么事情是不辛苦的呢?”
周寻还是十分意外居然从潘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事实就是如此,做什么事情是不辛苦的呢。
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随随便便地做成功的。
第115章 医院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