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佛四下看了看,明白了。在京城的时候四处都是朝廷的耳目,说话不方便。而这里则是一个绝对隐秘安全的地方,既不会有人打扰,也不会有人偷听。
“老夫家里世代都是读书人,出了几个进士,为大清也算做了点贡献。虽说在家里多有几亩闲田,但对下人也不算苛责,为何后世如此对待老夫?老夫师从曾文正公,一辈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用权,老夫不敢妄为,用人,都是精挑细选,军队将帅莫不出于行伍,治民之吏皆有其才。”
原来还是为了“第二大卖国贼”那个称呼。
“李中堂听过一个名词叫做‘分水岭吗?”
“什么意思?”
“一滴雨从天上落下来,落到一个山峰的左边,就会流入一条小溪,然后是小河,然后是大江,最后会流入印度洋。若是它落下来的时候往右边偏了一点点,就会落在山峰的右边,最终会流入太平洋。这山峰就叫分水岭。李大人就是一滴雨,现在您有机会落在朝廷这个‘分水岭上。您往左边一点,就会流入‘民族英雄的大海,往右边一点,就会流入‘卖国败类的大海。在您后面,是无数以您为向导的小雨滴,您的选择,会影响无数的人。”
“若是我不选呢?”
“在后世,大家抛开成败来论,认为您的本质就是一个大官僚。官僚是什么意思呢?维持现状,从中获益的人。您以为民族英雄是这么好当的吗?没有拿性命去搏上一搏,没有倾尽一切去追求一个美好的未来,谁会当你是民族英雄?北洋水师这么多人,民族英雄就一个,就是舰桥里那位邓世昌。还有人认为刘步蟾也算,那就算两个。可是北洋水师和陆师死了这么多人,怎么就他们两个算民族英雄?因为他们站在历史的舞台前面,他们有得选,而且他们选择去拼命去争取一个好的结果,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拼过了。而您也站在舞台前面,您之前说的,打仗也好,用人也好,都是您的垫脚石,让您登上了这个舞台。可是,您登上了这个舞台后,您为了保全很多东西,选择了不抗争,选择了不拼,于是大势下来,您只能落到‘卖国败类的大海里去。”
“后世的人,坐在书斋里说得容易,哪知道我的难处?”
“历史大潮来了,不进则退。他们选择了拼死前进,您选择了随波逐流。各人的选择不同而已,就不要怪后人的评述不同。更重要的是您和他们都是有得选的人,而其他不知名的四万万中国人,他们没得选,必须要承受你随波逐流所带来的痛苦。五十年的时间啊,多少人颠沛流离,多少人满门被杀断了香火。您呢?好歹还留下了个有钱的家族,在一百年的时间不停地为你洗白。”
李鸿章阴沉地看着吴大佛:“你如果喜欢给自己找不痛快,我可以找人把你扔下去。”
“哦,对了,你若是现在杀了我,朝廷还真查不出是谁杀的。就像那天在校场一样,刺杀皇上的凶手至今未能归案。”吴大佛也盯着李鸿章说:“我本人是希望你能做出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选择。但若是你执迷不悟,看不到大势所在,拒绝顺应潮流,那就别怪史书上对你不客气的评述了。”
船速渐渐提高了,船也颠簸了起来。李鸿章没有为吴大佛安排座椅,吴大佛便靠着栏杆坐在了甲板上。
“你呢?你做出了什么选择?”李鸿章突然问。
“我若是一个看客,我会看着水师战败,看着大清割地赔款,看着中国人民的灾难一重重地爆发。只有经过了这些,后世的人才明白和平的宝贵,才会明白选择的重要,才会让后世的人过上我之前过的好日子。”
“可是你没有做一个看客。”
“是的,我不忍心。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中国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是我的祖先,我不能就这么看着他们受苦,我做不到。我只希望能够让那些能够提前到来的提前到来,那些本能避免的灾难不要发生。”
“你准备怎么做?”
“在后世,有一个国家理论,一个国家存在两种能力,一种叫决策能力,一种叫执行能力。像中国这种国家,两种能力都必须很强,才能维持独立自主。现在的大清,决策能力低下,执行能力也低下,所以
第34章 李鸿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