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迪这边在医院里加紧治疗,旅部的人也在加紧布置对欧尔曼和苏韦达的进攻事宜。那厢边,国防部也忙成一团。
哈迪受伤之事,在军事上不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换个指挥官罢了,但在舆论上,国防部可是应接不暇了。首先是国王询问为什么会有王子旅长亲自上前线侦查这种情况,国防部为什么在战前会汇报说,敌人没有什么重武器,战斗应该会很轻松之类的轻敌的情报,现在看来,对方的防空导弹还不少,战斗力也很强。
然后是其他皇族,除了指责国防部没有保护好王子之外,还责问为什么没有派遣专业的侦察机去进行战场侦察,而让王子使用民用飞机进行侦察,是不是有意使王子陷入险境。
军队的质疑声也出现了,为什么这么重大的军事行动,派遣的是预备役和民兵,为什么不派遣正规军,为什么没有空军支援,为什么没有军事情报局的人员参与等等。
最大的舆论压力来自于民间。鉴于哈迪王子在之前的行动中在民间获得了很大的呼声,特别是“钢盔照片”之后,哈迪王子甘冒烽火,亲身上阵的作风令广大国民大有好感,这次哈迪亲自去侦查也算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但国民不能原谅的是,哈迪王子的座机居然是自己掏钱买的民用飞机,国防部是不是在克扣军费,是不是贪污腐败,其中的某些人是不是在大发国难财等等。约利亚国防部的网站下,一天有几十万留言,国防部网站几度崩溃,最后不得不关闭留言功能。
这些民间消息,有些是志愿旅的士兵违规透露给媒体的,有些是附近的居民了解到的,还有些网民杜撰的,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是沙利尔故意透露出去的,为的就是趁着这机会,借助舆论的力量,为志愿旅争取一些国防部的资源。
效果还是有的。比如,国防部同意租用商业卫星,为志愿旅的作战提供加密卫星通讯,同意向志愿旅提供两架高空无人侦察机,用于实时监控战场情况。其他的,没了,让志愿旅自己想办法。
沙利尔、胡德、塔基夫分析,这还是塔利和库依的“功劳”,也只有他们俩联手,能让国防部在承担这么大的压力的情况下,对志愿旅的处境依旧低看一眼。不过,好处还是有的。正如哈迪所料,国防部准备给哈迪一个大勋章,用虚拟的荣誉替代军事支持。但哈迪的要求令国防部有点为难,最后不得不经部长拍板,同意授予之前上报的所有官兵的荣誉,这才让哈迪接受“约利亚英雄”这一称号。
经过数天的准备,欧尔曼之战即将开始。这时哈迪的病情已经好转很多了,入住了哈立德早已准备好的那个大病房,外面一间是办公区,里面是决策区,哈迪就在一个大屏幕前,与旅部保持联系。
艾米尔带来了一本书,是哈里班送给哈迪的,一本中国的兵书《孙子兵法》的英文版。哈迪没有接受过军校教育,对于战争的概念仅仅是一线指挥官的水平,虽然有一定的指挥天赋,但还没有上升到战略战术的阶段,因此艾米尔将这本书念给哈迪听,作为哈迪的军事教育的入门。
情报显示,欧尔曼的武装人员在哈迪遇袭之后明显增多,而且各个方向上都修筑了街垒,预计会有很强烈的抵抗。为此,努尔曼准备采用向心突击,分割消灭的战术进行作战。哈迪提议为避免战斗过于激烈,放开对欧尔曼北方的包围,用“围三阙一”的方法动摇敌人坚守的决心。
赛义德说:“为什么要放他们走?放跑了他们,他们下次还是会继续来攻打我们啊?”
努尔曼说:“他们的士兵擅长巷战和近战,我们的优势在于空袭和坦克。将敌人赶出城市,让他们在野外与我们对决,这对我们有利。”
长矛营营长说:“在塞勒海德,我们也是巷战和近战,打起来我们也不吃亏啊,依我看,他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弯刀营营长也说:“没错,我们还是用上次的打法,破墙,攻顶,炮弹轰,还会怕他们不成?”
沙利尔沉声道:“难道要再活埋几十个平民吗?”
努尔曼说:“二位营长,塞勒海德的那些死
第88章 五、征北-2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