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的上午安排的是地缘政治学,政治地理学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
20世纪,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50年代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后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中国战国时代的纵横家,是中国古老的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举两个例子:德国正是因为地处中欧,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才吃尽了苦头,永远摆脱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这也是它两次大战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与它在西半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关系极大,在战略上首先就处于不败之地,因为没有人能越过太平洋或者大西洋之后还能击败美国。
在地缘政治学中流派很多,但很多论断如今已经不适应国际局势的发展了。没有什么地区再是“新月地带”“心脏地带”,也不再是所谓的“陆权”“海权”或“空权”时代。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竞争也不是资源竞争,而是技术竞争,综合国力竞争。那些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并不一定产生强国,而那些地理位置险要的国家也难以逃过“高、精、尖”武器的法眼。既然如此,地理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体现在三个层面:从人的层面来说,地理因素会影响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从国家层面来说,地理因素会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例如由海权向陆权转换时期导致的权力转移;从国际层面来说,地理因素一旦和当时的国际格局的影响结合在一起,就会对国家的外交格局(外交的取向、难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来自法国的地缘政治学教授举各种例子对地缘政治学进行阐述,最后,他提到了约利亚的地缘,他说:“你们的考试作业,就是利用我这几天所讲述的,世界地缘政治理论,分析一下约利亚的地缘情况,根据现阶段世界格局,分析一下约利亚可能会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一节课我们来讨论。”
下课后,五十号对哈迪说:“二十九号,你安排这个课程,不怕别人说你吗?”
哈迪说:“我希望能够增强我自己及约利亚精英们的水平,如果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脚,那约利亚就没有前途。”
这一周下午进行的是战术训练,教官们带领学员们制作各种地形沙盘,教授他们进攻和防守的技巧,如何组织连排级部队进攻山口、村庄、港口、车站、小城镇、军事基地等等,如何在沙漠、山区、戈壁、峡谷组织攻守等等。最后的考试,则是三个排各自受领任务,分别扮演进攻方和防守方,以临伊学院及附近的沙漠为地形,模拟排级战术攻防。
第一次演练,
第141章 十、中东-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