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灭本来并不打算跟兰绝尘他们一起的,而是想要跟贞德她们一起前往永恒古星,凌灭打算找一个安定的地方静养一番,很显然根据自己妹妹的描述,永恒古星是一个完美的地方。
经过凌?的一番劝解之后,最后凌灭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自从跟了兰绝尘他们之后,毁灭乐章一同生命乐章和泣血枪一样,在兰绝尘的心腔之中温养之后,她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状态在不断的好转,枯竭的本源似乎有了一缕生气。
如今的凌灭失去了本源,已经无法发挥出毁天灭地的力量,体内力量全无,这一个阶段凌?当年也是经历过,当年那一场纪元劫直到凌?遇到兰绝尘为止,这才恢复了两成。
尽管这与凌?的神灵受损也有关系,这也足以说明,灵族的本源要比其他种族珍贵太多。灵族本就是天生地养,天地之子,她们的本源就是天地的本源‘精华,怎会不珍贵。
凌?跟了兰绝尘短短的时间里,她已经恢复到了三成,让凌?觉得很娇羞的是每当她与兰绝尘双修,她的本源恢复得越快,这似乎暗合了天地的道与理。
地为‘阴,天为阳,雄为阳,雌为‘阴。
兰绝尘深知其中的含义,易经之中便有这么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有四对关系:‘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天地没有时先有道,天地消亡时道还在。
人人都希望得道,但真正领悟到道的只是少数。
一位上古贤者称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共存共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兰绝尘与凌?她们双休,不仅仅有利于凌?,兰绝尘自己也是收获不小。
兰绝尘对于太极的感悟比任何人都要强,正是因为他得到了伏羲的传承。太极图是群经之首,是易经描述的天道的图样。
这一图象外表是圆形,代表着天地‘混沌原始状态的,由无极生出的太极,图中分为黑白两方。就是所谓的太极生两仪的‘阴阳两个方面,其中明亮的白‘色代表阳、‘阴面黑‘色代表着‘阴。
然而神奇的是,白‘色的一方竟有着一小小黑点,而黑‘色的一方也同样有着一小小的白点,这就明白无误地向人们展示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抱”的道理。
结合具体事物,运用‘阴阳这种对应统一,相反相成的“道”来作“纲纪”‘性的概括。
就是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明为阳、暗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出为阳、入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升为阳、降为‘阴,凸为阳、凹为‘阴,向为阳、背为‘阴,表为阳、里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成为阳、败为‘阴,雄为阳、雌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
直至无穷无尽,包罗万象。大到天地日月,小至每一个具体物象里的表里内外等等。无不都在牢笼之中,所以有“神明之府”之称。
奥妙在于,不仅世界上的万物都具有‘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且在两个方面的任何一方,又都可以用‘阴阳来作再一次的划分,以至无穷。
昼夜的时间为例进行划分,则就更加具体了,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中之阳也。
这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现象,说明天地万物的‘阴阳,并不是绝对割裂的,而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由于‘阴阳两种力量的对垒相互参透,因此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牵制消长的。
‘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就是这种盛衰消长的对垒,构成了客观世界的动态平衡,如以一年四季的天时变化为例,从冬至到夏至白昼一天天地长起来,气温也一天天地升高起来。
说明了这段时期正处在一个阳长‘阴消的过程之中,反之,从夏至到冬至,黑夜开始一天天地长起来,气温也一天天地降了下去。
这又说明,这一时期正处在‘阴长阳消的阶段,古人所谓“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就是这一‘阴阳相互消长,你来我往规律的具体体现。
‘阴阳变化规律不仅体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消长,你来我往,还在极大程度上体现在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上。
****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任何一方如果失掉对另一方的依存,就没有什么‘阴阳之言,比如没有明就没有暗,没有热就没有冷,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左就无所谓右等等,又如从物体和作用来说,物体是‘阴,作用是阳。
‘阴是阳的物质基础,阳是‘阴的作用体现。这种关系,也可用质和能的关系来加以阐明,没有‘阴的质量,就无所谓阳的能量,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这就是‘阴阳互根,对立统一的道理。
说到‘阴阳的转化,这就是一种自然界物极必反的规律,任何事物,当它发展至尽头的时候,就会走向反面。
比如白天发展到中午的顶峰,就开始走下坡路,最后终至被黑夜所吞噬,而黑夜发展到子夜的极限,也势必不可抗拒地要开始发生转化,直至最终被白天所代替,一天如此,一年也同样如此。
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循环往复,如环无端,生命的尽头是死亡,死亡的极至是新生,物极谓之变,物生谓之化,生生死死,自然界的‘阴阳变幻转化就是这样不可的不要抗拒,任你搓叹也无济于事。
‘阴阳主宰万物。又寓于万物之中。
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阳各半保持着天地间的勃勃生机,人体动静各半才能使内脏等器官平衡工作,‘阴阳平衡才能身体健康。
人和与其本人相关的事也有‘阴阳之
第九百三十二章 弱水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