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为什么穷?他们大多是地势偏僻、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落后、自然灾害频发、生产力低下等等原因,缺少现代基础设施,卫生、居住、饮水、道路、通讯等方面的条件也就远比城里人恶劣。许莉丽自从被李富贵安排住在村委会,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旧且破烂的房子,就知道清溪寨很穷,她肩上的担子轻不了。\n 因此,她在走访调查中,就是要找准一条路子。清溪寨具有山水资源丰富、无工矿企业等优势,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路出发,瞄准黑山羊、蜜蜂等特色生态种养,配套发展中草药等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初加工产业,抓住产业发展着力点,再是要搭建一个平台。为解决分散种养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和生产组织和经济带动均不强等问题,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以合作社为平台带动产业种养,发挥能人、强人引领优势,找准一剂产业“药引子”;还要强化一套保障。群众种养技术、发展热情普遍不高,要从思想上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发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产业发展承诺书,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热情,定期开展农技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技能。\n 要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财政扶贫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业扶贫方式,从而走出一条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新路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以产业为纽带,建立“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机制,通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吸引周边群众入社合作。同时,合作社立足于先富带动后富,积极鼓励和吸引困难家庭以劳动力或土地承包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户,成立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引领贫困户抱团脱贫攻坚,走向富裕。党员带头示范引领,为观望中的村民?了路。目前,“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n”的发展模式已在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复制发展,成为引导村民致富,覆盖贫困户脱贫的有效载体。\n 李富贵看着虚心求教,求贤若渴的许莉丽,眼中从她身上仿佛看到了奉命来到偏僻山村清溪乡和农民一起建立长青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是团县委副书记的黄冬梅的影子。许莉丽奶奶来的时候,李富贵还是五岁的娃娃,可他从上辈人的口里,晓得了黄冬梅带领着一盘散沙的清溪寨人,走上了集体化生产的道路。\n 近些年来,李富贵混日子,混村干部工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思想作怪,加上上级扶持力度较小,政策不是很到位,以及清溪寨自然条件差等等方面受限制,他无心也无力改变清溪寨的面貌,以至于
第23章 求贤若渴[1/2页]